卷十八 楚语·叶公子高论白公胜必乱楚国
子西使人召王孙胜,沈诸梁闻之,见子西曰:“闻子召王孙胜,信乎?”曰:“然。”子高曰:“将焉用之?”曰:“吾闻之,胜直而刚,欲置之境。”
子西派人召来王孙胜,叶公子高听说后,去见子西说:“我听说您要召来王孙胜,是真的吗?”子西说:“是的。”子高问:“您打算怎样用他?”子西说:“我听说,王孙胜正直而刚强,想把他安置在边境。”
子高曰:“不可。其为人也,展而不信,爱而不仁,诈而不智,毅而不勇,直而不衷,周而不淑。复言而不谋身,展也;爱而不谋长,不仁也;以谋盖人,诈也;强忍犯义,毅也;直而不顾,不衷也;周言弃德,不淑也。是六德者,皆有其华而不实者也,将焉用之。
子高说:“不行。王孙胜的为人,展而不可信,爱而不仁慈,诈而不明智,毅而不勇敢,直率而不衷,言谈周全而不淑。实践诺言而不考虑自身的利害,叫做展;外表爱人而不为人作长远打算,叫做不仁;用计谋掩盖别人,叫做诈;狠心违背信义,叫做毅;直率而不顾及隐讳,叫做不衷;言谈周全却抛弃德行,叫做不淑。他这六种品性,都徒有其表而无其实,怎么能用他呢。
“彼其父为戮于楚,其心又狷而不洁。若其狷也,不忘旧怨,而不以洁悛德,思报怨而已。则其爱也足以得人,其展也足以复之,其诈也足以谋之,其直也足以帅之,其周也足以盖之,其不洁也足以行之,而加之以不仁,奉之以不义,蔑不克矣。
“他的父亲在楚国被杀,他的心地狭隘偏执而不纯洁。如果他的心地狭隘偏执,不忘旧日的怨仇,而又不能用纯洁的心改变他的德行,那么他想的只是报仇罢了。那么他的爱人足以得到人们的拥护,他的讲信用足以实践他的诺言,他的直率足以统帅众人,他的言谈周全足以掩盖他的罪恶,他的内心肮脏足以支配他的行动,再加上他的不仁,奉行他的不义,那没有不成功的。
“夫造胜之怨者,皆不在矣。若来而无宠,速其怒也。若其宠之,毅贪无厌,既能得入,而耀之以大利,不仁以长之,思旧怨以修其心,苟国有衅,必不居矣。非子职之,其谁乎?彼将思旧怨而欲大宠,动而得人,怨而有术,若果用之,害可待也。余爱子与司马,故不敢不言。”
“那些造成王孙胜怨恨的人,现在都不在了。如果召他来而不宠爱他,只会加速他的怨恨。如果宠爱他,他会贪得无厌,设法得到人心,还会以更大的利益引诱别人,用不仁慈来助长他们的私欲,想着旧日的怨仇来激起复仇之心,一旦国家有些事端,他肯定不会安分。那不是您主要承受祸患,又会是谁呢?他将想着旧日的怨仇,又想得到大的宠幸,行动起来会得到人 心,怨恨复仇也有办法,如果您真的用他,祸害是指日可待的。我爱您和子西,所以不敢不说。”
子西曰:“德其忘怨乎!余善之,夫乃其宁。”子高曰:“不然。吾闻之,唯仁者可好也,可恶也,可高也,可下也。好之不偪,恶之不怨,高之不骄,下之不惧。不仁者则不然。人好之则偪,恶之则怨,高之则骄,下之则惧。骄有欲焉,惧有恶焉,欲恶怨偪,所以生诈谋也。子将若何?若召而下之,将戚而惧;为之上者,将怒而怨。诈谋之心,无所靖矣。有一不义,犹败国家,今壹五六,而必欲用之,不亦难乎?吾闻国家将败,必用奸人,而嗜其疾味,其子之谓乎?
子西说:“用德安抚可以忘掉旧怨吧!我好好待他,他就会安宁。”子高说:“不是这样。我听说,只有仁心的人对他好也可以,对他坏也可以,让他地位高也可以,让他地位低也可以。对他好不会凌逼君上,对他坏不会拘怨,地位高不会骄傲,地位低不会忧惧。不仁的人就不是这样。别人对他好就会凌逼人,对他不好就会抱怨恨,地位高了就会骄傲,地位低了就会忧惧。骄傲就会有贪欲,忧惧就会抱怨恨,贪欲、怨恨和威逼,是所以产生诈谋的原因。您准备怎么办?如果召他来而安排在你下面,他将不安而忧惧;对在他上面的人,也将愤怒和抱怨。他的狡诈的心,将无法安定。有一种不义的品行,就会败坏国家,如今他一身而兼有五六种不义的品行,而您却一定要任用他,不是很危难吗?我听说国家将要败亡,必定任用坏人,而嗜好使人生病的美味,说的大概就是你吧?
“夫谁无疾眚!能者早除之。旧怨灭宗,国之疾眚也,为之关蘥蕃篱而远备闲之,犹恐其至也,是之为日惕。若召而近之,死无日矣。人有言曰:‘狼子野心,怨贼之人也。’其又何善乎?若子不我信,盍求若敖氏与子干、子皙之族而近之?安用胜也,其能几何?
“谁能没有灾病!有才能的人能及早除掉它。因为旧日的怨恨而灭了宗庙,是国家的病灾,设置关钥、篱笆来远远地防备它,还恐怕它的来到,为此要天天警惕。如果您召他来而亲近他,那离死期就没有几天了。人们有句俗语说:‘狼子野心,是有怨而生害心的人啊。’他又有什么好呢?如果您不相信我,何不寻求若敖氏和子干、子皙的族人来亲近他们呢?何必要任用公孙胜呢,这样能维持多久呢?
“昔齐驺马以胡公入于具水,邴歜、阎职戕懿公于囿竹,晋长鱼矫杀三郤于榭,鲁圉人荦杀子般于次,夫是谁之故也,非唯旧怨乎?是皆子之所闻也。人求多闻善败,以监戒也。今子闻而弃之,犹蒙耳也。吾语子何益,吾知逃也已。”
“以前齐国的驺马把胡公的尸体扔进了具水,邴歜和阎职在竹林里杀害了鲁懿公,晋国的长鱼矫在台榭上杀了三郤,鲁国的养马人荦在住所杀了子般,这些都是什么缘故呢,不都是因为了旧日的怨恨吗?这些都是您听到过的。人们想多听到善恶成败的教训,来作为自己的借鉴。现在您听了却抛弃它,就像蒙上了耳朵。我告诉您有什么好处,我只是想逃避灾难罢了。”
子西笑曰:“子之尚胜也。”不从,遂使为白公。子高以疾闲居于蔡。及白公之乱,子西、子期死。叶公闻之,曰:“吾怨其弃吾言,而德其治楚国,楚国之能平均以复先王之业者,夫子也。以小怨置大德,吾不义也,将入杀之。”帅方城之外以入,杀白公而定王室,葬二子之族。
子西笑着说:“您把王孙胜说得过份了。”没有听从子高的劝告,于是封公子胜为白公。子高推托生病闲居在蔡地。等到白公叛乱,子西和子期都被杀死了。叶公听闻后,说:“我恨他不听我的话,而感激他治理楚国,楚国能够得以治理、恢复了先王的功业的人,就是子西。因为小怨忘了大德,是我的不义,我要入京城杀了白公。”于是就率领方城之外的人进入京城,杀死了白公,安定了王室,埋葬了子西和子期被害的家族。
- 推荐作品:
- 经
- 诗经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孟子
- 公羊传
- 易经
- 其他经学
- 中庸
- 大学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三国志
- 后汉书
- 宋史
- 晋书
- 旧唐书
- 宋书
- 新五代史
- 魏书
- 南史
- 梁书
- 陈书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杂史
- 松漠纪闻
- 战国策
- 五代史阙文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别史
- 平宋录
- 十七史百将传
- 唐才子传
- 英雄记
- 吴越春秋
- 越绝书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庐山记
- 政书
- 通典
- 史评
- 史通
- 传习录
- 菜根谭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盐铁论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中论
- 北溪字义
- 孙子兵法
- 素书
- 六韬
- 百战奇法
- 尉缭子
- 司马法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虎钤经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管子
- 商君书
- 慎子
- 折狱龟鉴
- 邓析子
- 医家
- 农家
- 天工开物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食疗本草
- 肘后备急方
- 温病条辨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九章算术
- 天玉经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月波洞中记
- 棋经十三篇
- 艺舟双楫
- 园冶
- 谱录
- 吕氏春秋
- 墨子
- 百家姓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夜航船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权谋残卷
- 龙文鞭影
- 老老恒言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风俗演义
- 类书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小说家
- 世说新语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老残游记
- 官场现形记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狄公案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常言道
- 三遂平妖传
- 杨家将
- 西汉演义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雷峰塔奇传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南史演义
- 幻中游
- 独异志
- 小八义
- 林公案
- 北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释家
- 阴符经
- 黄帝四经
- 太玄经
- 悟真篇
- 文始真经
- 亢仓子
- 刘子
- 总集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冰鉴
- 浮生六记
- 西湖梦寻
- 文心雕龙
- 沧浪诗话
- 词源
- 诗人玉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