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十 晋语·胥臣论教诲之力
文公问于胥臣曰:“我欲使阳处父傅欢也而教诲之,其能善之乎?”对曰:“是在欢也。蘧蒢不可使俯,戚施不可使仰,僬侥不可使举,侏儒不可使援,矇瞍不可使视,嚚瘖不可使言,聋聩不可使听,童昏不可使谋。质将善而贤良赞之,则济可竢。若有违质,教将不入,其何善之为!臣闻昔者大任娠文王不变,少溲于豕牢,而得文王不加疾焉。文王在母不忧,在傅弗勤,处师弗烦,事王不怒,孝友二虢,而惠慈二蔡,刑于大姒,比于诸弟。《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于是乎用四方之贤良。及其即位也,询于八虞,而谘于二虢,度于闳夭而谋于南宫,诹于蔡、原而访于辛、尹,重之以周、邵、毕、荣,亿宁百神,而柔和万民。故《诗》云:“‘惠于宗公,神罔时恫。’若是,则文王非专教诲之力也。”公曰:“然则教无益乎?”对曰:“胡为文,益其质。故人生而学,非学不入。”公曰:“奈夫八疾何!”对曰:“官师之所材也,戚施直镈,蘧蒢蒙璆,侏儒扶卢,矇瞍修声,聋聩司火。童昏、嚚瘖、僬侥,官师之所不材也,以实裔土。夫教者,因体能质而利之者也。若川然有原,以卬浦而后大。”
晋文公问胥臣说:“我想叫阳处父做欢的老师来教育他,能教育好吗?”胥臣回答说:“这主要取决于欢。直胸的残疾人不能让他俯身,驼背不能让他仰头,小种人不能让他举重物,矮子不能让他攀高,瞎子不能让他看东西,哑巴不能让他说话,聋子不能让他听音,糊涂人不能让他出主意。本质好而又有贤良的人教导,就可以期待他有所成就。如果本质邪恶,教育他也听不进去,怎么能使他为善呢!我听说,以前周文王的母亲怀孕时身体没有变化,小便的时候在厕所里生下文王,没有添加任何痛苦。文王不让母亲增添忧虑,无需保傅多操心思,未让师长感到烦扰,事奉父王不让他生气,对两个弟弟虢仲和虢叔很友爱,对两个儿子大蔡和小蔡很慈惠,为自己的妻子大姒做出榜样,与同宗的兄弟也很亲近。诗上说:“为自己的妻子做出表率,进而及于兄弟,以此来治理家庭和国家。”这样就能任用天下的贤良之士。到他即位之后,有事咨询掌管山泽的八虞,与虢仲、虢叔两兄弟商量,听取闳夭、南宫括的意见,咨访蔡公、原公、辛甲、尹佚四位太史,再加上有周文公、邵康公、毕公和荣公的帮助,从而让百神安宁,使万民安乐。因此诗上说:‘孝敬祖庙里的先公,神灵都没有怨恨。’像这样的话,那么周文王就不单单是教诲的作用了。”晋文公说:“这样说来,那教育就没有用了吗?”胥臣回答说:“要文采干什么呢,就是为了使本质更加美好。所以人生下来就要学习,不学习就不能进入正道。”文公说:“那对先前所说的八种残疾人怎么办呢?”胥臣回答说:“这就要看官长因材而用了,驼背的让他俯身敲钟,直胸的让他戴上玉磬,矮子让他表演杂技,瞎子让他演奏音乐,聋子让他掌管烧火。糊涂的、哑巴和小种人,官长认为难以因材而用的,就让他们去充实边远的地区。教育,就是根据他内在的性能、本质加以因势利导,就像河川有它的源头,迎它到江河里然后让它汇成大流。”
- 推荐作品:
- 史
- 十三经
- 诗经
- 孝经
- 孟子
- 尔雅
- 谷梁传
- 易经
- 其他经学
- 大学
- 易传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正史
- 汉书
- 后汉书
- 宋史
- 晋书
- 新唐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宋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北史
- 北齐书
- 辽史
- 陈书
- 南齐书
- 逸周书
- 编年史
- 续资治通鉴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三朝北盟会编
- 杂史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列女传
- 十七史百将传
- 明儒学案
- 高士传
- 英雄记
- 越绝书
- 徐霞客游记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蛮书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通典
- 史评
- 读通鉴论
- 史通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弟子规
- 国语
- 春秋繁露
- 帝范
- 中论
- 兵家
- 孙子兵法
- 素书
- 孙膑兵法
- 将苑
- 吴子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管子
- 商君书
- 扬子法言
- 棠阴比事
- 医家
- 农家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氾胜之书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肘后备急方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九章算术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灵城精义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园冶
- 谱录
- 茶经
- 吕氏春秋
- 墨子
- 百家姓
- 智囊全集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夜航船
- 陶庵梦忆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尚书正义
- 避暑录话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红楼梦
- 警世通言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镜花缘
- 东周列国志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东游记
- 孽海花
- 鬼神传
- 狄公案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北游记
- 常言道
- 夷坚志
- 西汉演义
- 女仙外史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龙城录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大唐新语
- 小五义
- 白牡丹
- 幻中游
- 独异志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唐摭言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释家
- 心经
- 了凡四训
- 无量寿经
- 中说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道家
- 列子
- 抱朴子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文子
- 文始真经
- 尹文子
- 刘子
- 冰鉴
- 曾国藩家书
- 西湖梦寻
- 伯牙琴
- 沧浪诗话
- 诗人玉屑
- 词曲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