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十五 晋语·赵宣子请师伐宋
宋人弑昭公,赵宣子请师于灵公以伐宋,公曰:“非晋国之急也。”对曰:“大者天地,其次君臣,所以为明训也。今宋人弑其君,是反天地而逆民则也,天必诛焉。晋为盟主,而不修天罚,将惧及焉。”公许之。乃发令于太庙,召军吏而戒乐正,令三军之钟鼓必备。赵同曰:“国有大役,不镇抚民而备钟鼓,何也?”宣子曰:“大罪伐之,小罪惮之。侵袭之事,陵也。是故伐备钟鼓,声其罪也;战以于、丁宁,儆其民也。袭侵密声,为暂事也。今宋人弑其君,罪莫大焉!明声之,犹恐其不闻也。吾备钟鼓,为君故也。”乃使旁告于诸侯,治兵振旅,鸣钟鼓,以至于宋。
宋国人杀了宋昭公,赵宣子请求晋灵公出兵讨伐宋国,灵公说:“这并不是晋国的当务之急。”赵宣子回答道:“最大的是天地之间的关系,其次是君臣之间的关系,这是一种明确的规定。现在宋国人杀了自己的国君,这是违反天地人伦的事情,一定要遭受天的惩罚。晋国作为盟主,而不执行天的惩罚,恐怕、祸患就要到来了。”灵公答应了这一请求。于是在太庙里发布号令,召集军吏并且告戒乐官,命令三军的钟鼓必须齐备。赵同问道:“国家有重大行动,不去镇定安抚人民却准备钟鼓,这是为什么呢?”宣子回答说:“大罪讨伐它,小罪威吓它,偷袭、入侵这类事,是欺凌他人。所以讨伐要有钟鼓,以便声讨它的罪行。打仗要用于和丁宁两种乐器,是为了警告他的人民。偷袭和入侵要秘而不宣,是为了让对方暂时没有防备。现在宋国人杀了他们的国君,没有比这罪更大的了。明白声讨它,还怕他们听不到呢。我备齐钟鼓,是为了尊重君道的缘故呀。”于是派人到各处去告诉诸侯,整顿军队,振饬军容,一路上鸣钟击鼓,去攻打宋国。
- 推荐作品:
- 子
- 集
- 诗经
- 左传
- 礼记
- 周礼
- 仪礼
- 公羊传
- 子夏易传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正史
- 汉书
- 宋史
- 晋书
- 旧唐书
- 隋书
- 元史
- 魏书
- 南史
- 北史
- 梁书
- 辽史
- 陈书
- 南齐书
- 编年史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贞观政要
- 靖康传信录
- 奉天录
- 别史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十六国春秋
- 载记
- 越绝书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地理
- 水经注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华阳国志
- 蛮书
- 都城纪胜
- 庐山记
- 史评
- 读通鉴论
- 传习录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荀子
- 小窗幽记
- 国语
- 孔子家语
- 说苑
- 盐铁论
- 近思录
- 帝范
- 北溪字义
- 兵家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六韬
- 太白阴经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历代兵制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法家
- 管子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折狱龟鉴
- 邓析子
- 医家
- 农家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难经
- 千金方
- 奇经八脉考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撼龙经
- 九章算术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李虚中命书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鬼谷子
- 吕氏春秋
- 百家姓
- 梦溪笔谈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类书
- 小说家
- 世说新语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太平广记
- 镜花缘
- 初刻拍案惊奇
- 老残游记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唐传奇
- 孽海花
- 花月痕
- 三刻拍案惊奇
- 海上花列传
- 何典
- 南游记
- 西汉演义
- 南北史演义
- 荡寇志
- 岭表录异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朝野佥载
- 河东记
- 小五义
- 白牡丹
- 独异志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两晋演义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中说
- 知言
- 道家
- 阴符经
- 抱朴子
- 悟真篇
- 文子
- 尹文子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呻吟语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随园诗话
- 训蒙骈句
- 词源
- 诗人玉屑
- 词曲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