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十三 晋语·范文子论德为福之基
鄢之役,荆压晋军,军吏患之,将谋。范匄自公族趋过之,曰:“夷灶堙井,非退而何?”范文子执戈逐之,曰:“国之存亡,天命也,童子何知焉?且不及而言,奸也,必为戮。”苗贲皇曰:“善逃难哉!”既退荆师于鄢,将谷,范文子立于戎马之前,曰:“君幼弱,诸臣不佞,吾何福以及此!吾闻之,‘天道无亲,唯德是授。’吾庸知天之不授晋且以劝楚乎,君与二三臣其戒之!夫德,福之基也,无德而福隆,犹无基而厚墉也,其坏也无日矣。”
鄢陵之战时,楚军逼近晋军摆开阵势,晋军将士都很担忧,打算谋划如何应战。范匄以公族大夫的身份赶紧走上前说:“楚军现在把营地上的炉灶摧毁,把水井填平,不撤退又能怎样呢?”范文子拿起戈来就追打范匄,说:“国家的存亡是出于天意,你小孩子懂得什么?而且并未征求你的意见,你就胡乱发言,这是奸行,一定要执行刑戮。”苗贲皇称道:“范文子善于逃避灾难啊!”在鄢陵打败楚军之后,晋军将要吃楚军囤积的军粮,这时范文子站在大队兵马前面说:“我们的国君年幼,各位大臣又都没才干,我们凭什么福分能得到这一战果呢?我听说《周书》上有句话说:‘天意并不特别亲近哪一个人,只授福给有德的人。’我怎么知道这是上天授福给晋国并且以此来勉励楚国呢?国君和各位将士应当警惕啊!德是福的基础,没有德业而享的福太多,就好像地基没有打好,却在上面筑起了高墙,不知道哪一天它就倒塌了。”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子
- 尚书
- 周礼
- 仪礼
- 论语
- 尔雅
- 谷梁传
- 易经
- 其他经学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正史
- 史记
- 汉书
- 后汉书
- 明史
- 晋书
- 新唐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隋书
- 宋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魏书
- 周书
- 金史
- 梁书
- 北齐书
- 辽史
- 南齐书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杂史
- 五代新说
- 松漠纪闻
- 靖康传信录
- 奉天录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晏子春秋
- 唐才子传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英雄记
- 吴越春秋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大唐西域记
- 蛮书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政书
- 史评
- 传习录
- 增广贤文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孔子家语
- 盐铁论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潜夫论
- 中论
- 素书
- 孙膑兵法
- 将苑
- 吴子
- 乾坤大略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何博士备论
- 管子
- 商君书
- 慎子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农家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伤寒论
- 千金方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食疗本草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葬书
- 九章算术
- 神峰通考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古画品录
- 园冶
- 茶经
- 杂家
- 鬼谷子
- 千字文
- 墨子
- 百家姓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夜航船
- 名贤集
- 容斋随笔
- 公孙龙子
- 老老恒言
- 尚书正义
- 风俗演义
- 艺文类聚
- 宣室志
- 山海经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醒世恒言
- 太平广记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初刻拍案惊奇
- 老残游记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穆天子传
- 北游记
- 常言道
- 夷坚志
- 杨家将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老残游记续集
- 朝野佥载
- 小五义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薛丁山征西
- 声律启蒙
- 了凡四训
- 五灯会元
- 僧宝传
- 老子
- 庄子
- 列子
- 抱朴子
- 黄庭经
- 神仙传
- 悟真篇
- 文子
- 文始真经
- 亢仓子
- 尹文子
- 诗文评
- 古文观止
- 别集
- 冰鉴
- 浮生六记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沧浪诗话
- 诗人玉屑
- 词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