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九十七 晋语·叔向论忠信而本固
诸侯之大夫盟于宋,楚令尹子木欲袭晋军,曰:“若尽晋师而杀赵武,则晋可弱也。”文子闻之,谓叔向曰:“若之何?”叔向曰:“子何患焉。忠不可暴,信不可犯,忠自中,而信自身,其为德也深矣,其为本也固矣,故不可抈也。今我以忠谋诸侯,而以信覆之,荆之逆诸侯也亦云,是以在此。若袭我,是自背其信而塞其忠也。信反必斃,忠塞无用,安能害我?且夫合诸侯以为不信,诸侯何望焉。为此行也,荆败我,诸侯必叛之,子何爱于死,死而可以固晋国之盟主,何惧焉?”是行也,以藩为军,攀辇即利而舍,候遮扞卫不行,楚人不敢谋,畏晋之信也。自是没平公无楚患。
各诸侯国的大夫在宋国会盟,楚国的令尹子木想偷袭晋军,说:“如果消灭晋军,杀了赵武,那么晋国就可以削弱了。”赵武听说后,对叔向说:“怎么办?”叔向回答说:“你担心什么呢?忠诚就不会被侵暴,信义就不怕别人陵犯。忠诚出自内心,信义出于自身,它们作为道德来说够深厚的了,作为根基来说够坚固的了,所以是不可动摇的。现在我们忠心为诸侯作打算,用守信义去证明我们的忠诚,楚国迎接诸侯时也是这么说的,因此在这里结盟。如果楚国偷袭我们,那就自己违背了信义而自绝了忠诚。背弃信义必然垮台,自绝忠诚诸侯就不能为其所用,怎么能对我们造成危害呢?况且会合诸侯而不讲信义,那诸侯们还指望什么呢?这一次前去,即使楚国打败了我们,诸侯们也一定会背叛他们,你何必如此贪恋生命呢。如果死了可以巩固晋国的盟主地位,有什么可害怕的呢?”在这次行动中,晋军只设藩篱为营,牵引战车到水草便利的地方驻扎,白天不用瞭望和掩蔽,夜里不设岗哨捍卫,楚国没敢图谋晋军,是因为害怕晋军讲信义。从这之后直到晋平公死,始终没有楚国挑起的战患。
- 推荐作品:
- 史
- 十三经
- 诗经
- 尚书
- 左传
- 孟子
- 尔雅
- 公羊传
- 谷梁传
- 易经
- 大戴礼记
- 汉书
- 后汉书
- 明史
- 清史稿
- 元史
- 新五代史
- 魏书
- 周书
- 北史
- 梁书
- 北齐书
- 辽史
- 逸周书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过江七事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平宋录
- 晏子春秋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英雄记
- 越绝书
- 江南野史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洛阳伽蓝记
- 蛮书
- 都城纪胜
- 庐山记
- 政书
- 史评
- 读通鉴论
- 菜根谭
- 荀子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国语
- 盐铁论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北溪字义
- 孙子兵法
- 孙膑兵法
- 将苑
- 吴子
- 尉缭子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练兵实纪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韩非子
- 管子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棠阴比事
- 农家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黄帝内经
- 伤寒论
- 难经
- 千金方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洗冤集录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葬书
- 九章算术
- 天玉经
- 葬法倒杖
- 李虚中命书
- 灵城精义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谱录
- 茶经
- 杂家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墨子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笑林广记
- 论衡
- 夜航船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公孙龙子
- 清代名人轶事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类书
- 太平御览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西游记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太平广记
- 博物志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剪灯新话
- 绿野仙踪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孽海花
- 鬼神传
- 狄公案
- 十二楼
- 花月痕
- 三刻拍案惊奇
- 海上花列传
- 南游记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岭表录异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河东记
- 白牡丹
- 幻中游
- 独异志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唐摭言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薛丁山征西
- 声律启蒙
- 心经
- 了凡四训
- 中说
- 僧宝传
- 老子
- 庄子
- 列子
- 抱朴子
- 太玄经
- 悟真篇
- 亢仓子
- 刘子
- 诗文评
- 古文观止
- 西湖梦寻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闲情偶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