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鲁语·曹刿谏庄公如齐观社
庄公如齐观社。曹刿谏曰:“不可。夫礼,所以正民也。是故先王制诸侯,使五年四王、一相朝。终则讲于会,以正班爵之义,帅长幼之序,训上下之则,制财用之节,其间无由荒怠。夫齐弃太公之法而观民于社,君为是举而往观之,非故业也,何以训民?土发而社,助时也。收攟而蒸,纳要也。今齐社而往观旅,非先王之训也。天子祀上帝,诸侯会之受命焉。诸侯祀先王、先公,卿大夫佐之受事焉。臣不闻诸侯相会祀也,祀又不法,君举必书,书而不法,后嗣何观?”公不听,遂如齐。
鲁庄公要去齐国去观看社祭。曹刿劝阻说:“不可以去。礼,是用来端正百姓的。所以先王为诸侯订下制度,规定诸侯每五年要派使臣聘见天子四次,诸侯亲自朝见天子一次。事情结束后就集中在一起讲习礼仪,用以釐正爵位的尊卑,遵循长幼的次序,讲求上下的法度,确定纳贡的标准,在这期间不可以缺席或者怠慢。现在齐国废弃始祖太公望的法制,让大家去观看社祭,您因为这种事情前去,是没有先例的,以后还怎么训导百姓呢?春天举行社祭,是祈求农事得到上天的赐福;冬天收获以后举行社祭,是为了向土神贡献五谷。现在齐国组织社祭确实让大家前去观看阅兵,这不是先王的法度。天子祭祀上天,诸侯要参加助祭以听受政令;诸侯祭祀先王先公,卿大夫要襄助料理并接受任务。我没有听说过诸侯之间能相互观看祭祀,这显然是不合法度的。国君的一举一动都是要记载下来的,记载不合法度的事,后世子孙会怎么看呢?”庄公不听劝阻,最后还是去了齐国。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子
- 十三经
- 礼记
- 周礼
- 仪礼
- 孝经
- 论语
- 公羊传
- 易经
- 其他经学
- 中庸
- 大学
- 笠翁对韵
- 匡谬正俗
- 三国志
- 后汉书
- 宋史
- 旧唐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魏书
- 旧五代史
- 周书
- 金史
- 梁书
- 北齐书
- 辽史
- 陈书
- 逸周书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过江七事
- 五代新说
- 松漠纪闻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九州春秋
- 列女传
- 高士传
- 英雄记
- 吴越春秋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华阳国志
- 蛮书
- 都城纪胜
- 政书
- 史评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荀子
- 幼学琼林
- 孔子家语
- 说苑
- 盐铁论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中论
- 北溪字义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六韬
- 孙膑兵法
- 吴子
- 司马法
- 乾坤大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虎钤经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管子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医家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医学源流论
- 三命通会
- 滴天髓阐微
- 葬书
- 天玉经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谱录
- 茶经
- 杂家
- 鬼谷子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墨子
- 百家姓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朱子家训
- 陶庵梦忆
- 权谋残卷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西京杂记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艺文类聚
- 宣室志
- 水浒传
- 红楼梦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封神演义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唐传奇
- 子不语
- 三侠五义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三遂平妖传
- 何典
- 南游记
- 夷坚志
- 南北史演义
- 韩湘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南史演义
- 独异志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两晋演义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道家
- 老子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黄庭经
- 神仙传
- 太玄经
- 文子
- 文始真经
- 诗文评
- 总集
- 别集
- 冰鉴
- 曾国藩家书
- 呻吟语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随园诗话
- 训蒙骈句
- 诗人玉屑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