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影响
管仲学派认为,精气是构成万物的最小颗粒,又是构成无限宇宙的实体,说明了世界的物质性。
《管子》在唯物主义的方向上朴素地解决了物质和精神的关系。认为有意识的人是由精气生成的。他说凡人之生也,天出其精,地出其形,合此以为人。和乃生,不和不生。气道乃生,生乃思,思乃知,知乃止矣。这是把物质放在第一位的。
《管子》没有否定鬼神,但它认为鬼神也是由精气生成的。说精气流于天地之间,谓之鬼神。把鬼神视为普通一物,否认它是超自然的存在,反映出唯物主义的泛神论思想。
《管子》认为认识的对象存在于认识的主体之外。它说:人皆欲知,而莫索其所以知。其所知,彼也;其所以知,此也。又认为在认识过程中,主体要舍弃主观臆断,以外物为认识根据,要反映外物的真实情况。它称这种认识方法为静因之道,说:是故有道之君,其处也若无知,其应物也若偶之,静因之道也。这在认识论上属于唯物主义。
《管子》的精气论在中国唯物主义宇宙观发展史上有重要意义,对中国唯物主义的发展产生过深远影响。后来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如王充、柳宗元等,都受过它的影响。
- 推荐作品:
- 经
- 集
- 诗经
- 尚书
- 礼记
- 仪礼
- 孝经
- 尔雅
- 公羊传
- 谷梁传
- 易经
- 大学
- 易传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正史
- 史记
- 三国志
- 汉书
- 后汉书
- 晋书
- 新唐书
- 清史稿
- 隋书
- 新五代史
- 南史
- 北史
- 金史
- 北齐书
- 辽史
- 南齐书
- 逸周书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汉官六种
- 明季北略
- 松漠纪闻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九州春秋
- 平宋录
- 传记
- 晏子春秋
- 明儒学案
- 十六国春秋
- 吴越春秋
- 越绝书
- 水经注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蛮书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通典
- 史通
- 菜根谭
- 弟子规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孔子家语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中论
- 北溪字义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吴子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历代兵制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管子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扬子法言
- 邓析子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术数
- 神相全编
- 滴天髓阐微
- 葬书
- 九章算术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谱录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杂家
- 鬼谷子
- 吕氏春秋
- 墨子
- 朱子家训
- 论衡
- 陶庵梦忆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清代名人轶事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齐东野语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宣室志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封神演义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二刻拍案惊奇
- 新齐谐
- 子不语
- 东游记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海上花列传
- 何典
- 杨家将
- 南北史演义
- 韩湘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独异志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薛仁贵征东
- 隋唐两朝志传
- 毛公案
- 中说
- 知言
- 僧宝传
- 道家
- 老子
- 阴符经
- 抱朴子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文子
- 亢仓子
- 尹文子
- 诗文评
- 昭明文选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呻吟语
- 文心雕龙
- 训蒙骈句
- 词源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