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学问类
古今来许多世家,无非积德。天地间第一人品,还是读书。
读书即未成名,究竟人高品雅。修德不期获报,自然梦稳心安。
为善最乐,读书便佳。
诸君到此何为,岂徒学问文章,擅一艺微长?便算读书种子; 在我所求亦恕,不过子臣弟友,尽五伦本分,共成名教中人。
聪明用于正路,愈聪明愈好,而文学功名,益成其美。聪明用于邪路,愈聪明愈谬,而文学功名,适济其奸。
战虽有阵,而勇为本。祭虽有仪,而诚为本;丧虽有礼,而哀为本;士虽有学,而行为本。
飘风不可以调宫商,巧妇不可以主中馈,词章之士不可以治国家。
经济出自学问,经济方有本源;心性见之事功,心性方为圆满。
舍事功更无学问。求性道不外文章。
何谓至行?曰庸行。何谓大人?曰小心。何以上达?曰下学。何以远到?曰近思。
竭忠尽孝,谓之人。治国经邦,谓之学。安危定变,谓之才。经天纬地,谓之文。霁月光风,谓之度。万物一体,谓之仁。
以心术为本根,以伦理为桢干,以学问为菑畬,以文章为花萼,以事业为结实,以书史为园林;以歌咏为鼓吹,以义理为膏梁,以著述为文绣,以诵读为耕耘,以记问为居积;以前言往行为师友,以忠信笃敬为修持,以作善降祥为受用,以乐天知命为依归。
凛闲居以体独,卜动念以知几,谨威仪以定命,敦大伦以凝道,备百行以考德,迁善改过以作圣。
收吾本心在腔子里,是圣贤第一等学问;尽吾本分在素位中,是圣贤第一等工夫。
万理澄彻,则一心愈精而愈谨。一心凝聚,则万理愈通而愈流。
宇宙内事,乃己分内事;己分内事,乃宇宙内事。
身在天地后,心在天地前;身在万物中,心在万物上。
观天地生物气象,学圣贤克己工夫。
下手处是自强不息,成就处是至诚无息。
以圣贤之道教人易,以圣贤之道治己难;以圣贤之道出口易,以圣贤之道躬行难;以圣贤之道奋始易,以圣贤之道克终难。
圣贤学问是一套,行王道必本天德;后世学问是两截,不修己只管治人。
口里伊周,心中盗跖,责人而不责己,名为挂榜圣贤,独凛明旦,幽畏鬼神。知人而复知天,方是有根学问。
无根本底气节,如酒汉欧人,醉时勇,醒来退消,无分毫气力。无学问底识见,如庖人炀灶,面前明,背后左右,无一些照顾。
理以心得为精,故当沈潜,不然耳边口头尔。事以典故为据,故当博洽,不然臆说杜撰也。
只有一毫粗疏处,便认理不真,所以说惟精;不然,众论淆之而必疑。只有一毫二三心,便守理不定,所以说惟一;不然,利害临之而必变。
接人要和中有介,处事要精中有果,认理要正中有道通。
在古人之后议古人之失,则易;处古人之位为古人之事,则难。
古之学者得一善言,附于其身;今之学者得一善言,务以悦人。
古之君子病其无能也,学之;今之君子耻其无能也,讳之。
眼界要阔,遍历名山大川;度量要宏,熟读五经诸史。
先读经后读史,则论事不谬于圣贤。既读史复读经,则观书不徒为章句。
读经传则根柢厚,看史鉴则事理通,观云天则眼界宽,去嗜欲则胸怀净。
一庭之内,自有至乐;六经以外,别无奇书。
读未见书,如得良友;见已读书,如逢故人。
何思何虑,居心当如止水;勿取勿忘,为学当如流水。
心不欲杂,杂则神荡而不收;心不欲劳,劳则神疲而不入。
心慎杂欲,则有余灵;目慎杂观,则有余明。
案上不可多书,心中不可少书。
鱼离水则身枯,心离书则神索。
志之所趋,无远勿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向,无坚不入,锐兵固甲,不能御也。
把意念沉潜得下,何理不可得?把志气奋发得起,何事不可为?
不虚心,便如以水沃石,一毫进入不得;不开悟,便如胶柱鼓瑟,一毫转动不得;不体认,便如电光照物,一毫把捉不得;不躬行,便如水行得车,陆行得舟,一毫受用不得。
读书贵能疑,疑乃可以启信。读书在有渐,渐乃克底有成。
看书求理,须令自家胸中点头。与人谈理,须令人家胸中点头。
爱惜精神,留他日担当宇宙。蹉跎岁月,问何时报答君亲。
戒浩饮,浩饮伤神。戒贪色,贪色灭神。戒厚味,厚味昏神。戒饱食,饱食闷神。戒妄动,妄动乱神。戒多言,多言伤神。戒多忧,多忧郁神。戒多思,多思挠神。戒久睡,久睡倦神。戒久读,久读枯神。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集
- 十三经
- 诗经
- 左传
- 礼记
- 仪礼
- 论语
- 孟子
- 尔雅
- 公羊传
- 易经
- 其他经学
- 大学
- 笠翁对韵
- 易传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正史
- 三国志
- 汉书
- 后汉书
- 明史
- 晋书
- 新唐书
- 清史稿
- 隋书
- 宋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金史
- 辽史
- 陈书
- 南齐书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顺宗实录
- 九州春秋
- 别史
- 平宋录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明儒学案
- 英雄记
- 越绝书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政书
- 传习录
- 儒家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说苑
- 盐铁论
- 近思录
- 帝范
- 潜夫论
- 中论
- 兵家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尉缭子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李卫公问对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虎钤经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商君书
- 慎子
- 扬子法言
- 邓析子
- 医家
- 农桑辑要
- 黄帝内经
- 千金方
- 濒湖脉学
- 四圣心源
- 饮膳正要
- 扁鹊心书
- 神相全编
- 渊海子平
- 葬书
- 九章算术
- 天玉经
- 神峰通考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园冶
- 谱录
- 茶经
- 随园食单
- 墨子
- 百家姓
- 淮南子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论衡
- 夜航船
- 容斋随笔
- 公孙龙子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南越笔记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避暑录话
- 类书
- 太平御览
- 小说家
- 世说新语
- 儒林外史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博物志
- 喻世明言
- 剪灯新话
- 绿野仙踪
- 老残游记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济公全传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狄公案
- 北游记
- 三遂平妖传
- 何典
- 杨家将
- 绣云阁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大唐新语
- 小五义
- 白牡丹
- 幻中游
- 独异志
- 小八义
- 春秋配
- 开辟演义
- 两晋演义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薛丁山征西
- 释家
- 心经
- 了凡四训
- 五灯会元
- 中说
- 僧伽吒经
- 老子
- 庄子
- 列子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黄庭经
- 神仙传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文始真经
- 刘子
- 诗文评
- 总集
- 古文观止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郁离子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词曲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