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九·世间多有精物妖怪百端
谨按鲁相右扶凤臧仲英为侍御史,家人作食设桉,倏有不清尘土投污之。炊临熟,不知釜处。兵弩自行,火从箧麓中起,衣物烧尽,而簏故完。妇女婢使悉亡其镜,数日,堂下掷庭中,有人声言“女镜”。女孙年三四岁亡之,求不能得,二三日乃于清中粪下啼。若此非一。
汝南有许季山者,素善卜卦,言家当有老青狗物,内中婉御者益喜与为之。诚欲绝,杀此狗,遣益喜归乡里。皆如其言,因断无纤介,仲英迁太尉长史。
汝南汝阳西门习武亭有鬼魅,宾客宿止多死亡,其厉□者皆亡发失精。寻问其故,云先时颇已有怪物。其後郡侍奉掾宜禄郑奇来,去亭六七里,有一端正妇人,乞得寄载。奇初难之,然俊上车,入亭,趋至楼下,吏卒檄白:“楼不可上。”奇云:“我不恶也。”时亦昏冥,遂上楼,与妇人栖宿。未明,发去,亭卒上楼扫除,见死妇,大惊,走白亭长。亭长击鼓会诸庐吏,共集诊之,乃亭西北八里吴氏妇。新亡,以夜临殡,火灭;火至,失之,家即持去。奇发行数里,腹痛,到南顿利阳亭加剧物故,楼遂无敢复上。
谨按北部督邮西平郅伯夷年三十所,大有才决,长沙太守郅君章孙也。日哺时到亭,敕前导入。录事掾白:“今尚早,可至前亭。”曰:“欲作文书。”便留,吏卒惶怖,言当解去。传云:“督邮欲於楼上观望,亟扫除。”须臾便上。未冥,楼镫阶下复有火。敕:“我思道,不可见火,灭去。”吏知必有变,当用赴照,但藏置壶中耳。既冥,整服坐诵《六甲》、《孝经》、《易本》讫,卧。有顷,更转东首,以□巾结两足帻冠之,密拔剑解带。夜时,有正黑者四五尺,稍高,走至柱屋,因覆伯夷。伯夷持被掩,足跣脱,几失再三,徐以剑带击魅脚,呼下火上照视,老狸正赤,略无衣毛,持下烧杀。明旦发楼屋,得所髡人结百余,因从此绝。伯夷举孝廉,益阳长。
《楚辞》云:“鳖令尸亡,氵斥江而上,到?昏山下苏起,蜀人神之,尊立为王。”汉淮阳太守尹奇,其治严酷,死未及殓,怨家欲烧之,尸亦飞去,见于书傅。楼上新妇,岂虚也哉!世间多有伐木血出以为怪者。
谨按桂阳太守江夏张辽叔高去鄢令家居,买田,田中有大树十余围,扶疏盖数亩地,播不生谷,遣客伐之,木中血出。客惊怖,归,以其事白叔高。叔高大怒,曰:“老树汁出,此何等血。”因自严行复斫之,血大流□。叔高使先斫其枝,上有一空处,白头公可长四五尺,忽出往赴叔高,叔高乃逆格之,凡杀四头。左右皆怖伏地,而叔高恬如也。徐熟视,非人非兽也,遂伐其木。其年司空辟侍御史,後为兖州刺史,以二千石之尊,过乡里,荐祝祖考。白日绣衣,荣羡如此,其祸安居?《春秋国语》曰:“木石之怪夔,魍魉。”物恶能害人乎!世间多有蛇作怪者谨按车骑将军巴郡冯绲鸿卿为议郎,发绶笥,有二赤蛇,可长二尺,分南北走,大用忧怖。许季山孙字宁方,得其先人秘要,绲请使卜,云:“君後三岁当为边将,东北四五千里,官以东为名,复五年为大将军南征,此吉祥。”鹏卿意解,实应且惑。居无几,拜尚书、辽东太守、廷尉、太常。
会武陵蛮夷黄高攻烧南郡,鸿卿以威名素著,选登亚将,统六师之任,奋鸠虎之势。後为屯骑校尉、将作大匠、河南尹,复再临理官,纪数方面,如宁方之言。《春秋》外蛇与内蛇斗,文帝时亦复有此,传志著其于云为,而鸿卿独以终吉,岂所谓或得神以昌乎?世间人家多有见赤白光为变怪者谨按太尉梁国桥玄公祖为司徒长史,五月末所,于中门外卧,夜半後,见东壁正白,如开门明,呼问左右,左右莫见。因起自往手擦摸之,壁自如故,还床,复见之,心大悸动。其旦,予适往候之,语次相告,因为说“乡人有董彦兴者,即许季山外孙也。其探赜索隐,穷神知化,虽□孟、京房无以过也。然天性偏狭,羞于卜术,间来候师王叔茂,请起往迎。”须臾便与俱还。公祖虚礼盛钻馔,下席行觞。彦兴自陈:“下土诸生,无他异分,币重言甘,诚有□□。颇能别者,愿得从事。”公祖辞让再三,而乃听之。曰:“府君当有怪白光如门明者,然不为害也。六月上旬鸡鸣时,南家哭声吉也。到秋节迁北行郡,以金为名,位至将军,三公。”公祖曰:“怪异如此,救族不暇,何能致望於所不图,此相饶耳。”到六月九日未明,太尉杨秉暴薨。七月二日,拜钜鹿太守。“钜”边有金,後为度辽将军,历登三事。今妖见此而应在彼,犹赵鞅梦童子裸歌而吴入郢也。
- 推荐作品:
- 史
- 子
- 左传
- 孝经
- 孟子
- 尔雅
- 公羊传
- 谷梁传
- 其他经学
- 大学
- 笠翁对韵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匡谬正俗
- 正史
- 史记
- 后汉书
- 晋书
- 新唐书
- 清史稿
- 宋书
- 新五代史
- 魏书
- 旧五代史
- 北齐书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杂史
- 松漠纪闻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顺宗实录
- 平宋录
- 传记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高士传
- 载记
- 越绝书
- 江南野史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华阳国志
- 吴船录
- 通典
- 史评
- 读通鉴论
- 传习录
- 菜根谭
- 三字经
- 荀子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国语
- 孔子家语
- 盐铁论
- 近思录
- 帝范
- 潜夫论
- 中论
- 北溪字义
- 兵家
- 素书
- 六韬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吴子
- 尉缭子
- 太白阴经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投笔肤谈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法家
- 管子
- 慎子
- 扬子法言
- 邓析子
- 医家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千金方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食疗本草
- 扁鹊心书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渊海子平
- 葬书
- 九章算术
- 天玉经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棋经十三篇
- 茶经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鬼谷子
- 千字文
- 墨子
- 百家姓
- 格言联璧
- 笑林广记
- 颜氏家训
- 论衡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困学纪闻
- 西京杂记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避暑录话
- 类书
- 太平御览
- 小说家
- 山海经
- 三国演义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醒世恒言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官场现形记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子不语
- 鬼神传
- 狄公案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三遂平妖传
- 海上花列传
- 何典
- 南游记
- 夷坚志
- 杨家将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李公案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河东记
- 幻中游
- 春秋配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心经
- 五灯会元
- 老子
- 列子
- 黄帝四经
- 神仙传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文子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尹文子
- 诗文评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文心雕龙
- 词源
- 词曲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
- 长生殿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