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介绍
郑庄公,春秋国王之一。正是他以及由他主管的充当周朝辅佐的郑国,带头搞乱了封建秩序。按照周代旧制,诸侯去世,嫡子继立。但郑庄公之母宠爱次子叔段,让他分享郑国大权。郑庄公对付的办法是:故意纵容叔段,让他与母亲串通谋反,暗地里周密部署,粉碎了母、弟发动的政变。为了寻找囚母杀弟的借口,郑庄公的手段十分刻毒、狡诈。后来郑国政局稳定,势力渐强,郑庄公便不把周室放在眼内。而周平王为了安抚郑庄公,让王子作为人质,,郑庄公也竟然收下,全不顾君臣之义。
齐桓公,春秋五霸之一。他任用管仲为相,充分展现出知人善任的组织能力以及宽容广阔的胸襟。管仲并不是他的亲信,当初与他为敌,还射了他一箭,险些要了他的命。老实说,这一箭之仇,齐桓公也曾耿耿于怀,但当听到鲍叔举荐,知道管仲是安邦治国的良材,便抛弃嫌隙,亲自出郊迎之,与之同载入朝,百姓观者如堵,无不骇然。任用管仲为相后,齐国大治。齐桓公也九合诸侯,成为春秋五霸之首。
晋文公,春秋五霸之一。他是一位善于团结人才、任用人才的霸主。他在获得政权以前,到处逃亡,势孤力弱。但是他能够把赵襄、狐偃等一批才智之士团结在一起。就是这一帮人与他同心合力,使他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最终登上晋侯的宝座。晋文公执政以后,首先整顿国内秩序,使民知尊卑长幼之序,动亲上死长之心。上下和睦,将士用命。然后打着尊周室的旗号,调动各方力量,于城濮一战,大败楚师。开创了晋国天下莫强焉的局面。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集
- 尚书
- 周礼
- 孝经
- 论语
- 尔雅
- 公羊传
- 谷梁传
- 其他经学
- 中庸
- 子夏易传
- 大戴礼记
- 匡谬正俗
- 史记
- 三国志
- 汉书
- 后汉书
- 明史
- 宋史
- 清史稿
- 隋书
- 宋书
- 新五代史
- 北史
- 金史
- 梁书
- 北齐书
- 逸周书
- 纪事本末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九州春秋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唐才子传
- 十六国春秋
- 英雄记
- 载记
- 吴越春秋
- 东京梦华录
- 华阳国志
- 吴船录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政书
- 通典
- 读通鉴论
- 史通
- 菜根谭
- 三字经
- 弟子规
- 幼学琼林
- 国语
- 说苑
- 盐铁论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帝范
- 中论
- 北溪字义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将苑
- 司马法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法家
- 管子
- 商君书
- 慎子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邓析子
- 北山酒经
- 黄帝内经
- 伤寒论
- 难经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饮膳正要
- 扁鹊心书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九章算术
- 天玉经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园冶
- 茶经
- 吕氏春秋
- 墨子
- 百家姓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梦溪笔谈
- 朱子家训
- 论衡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清代名人轶事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西京杂记
- 避暑录话
- 类书
- 太平御览
- 搜神后记
- 水浒传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儒林外史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博物志
- 东周列国志
- 绿野仙踪
- 老残游记
- 官场现形记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济公全传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狄公案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常言道
- 三遂平妖传
- 海上花列传
- 南游记
- 夷坚志
- 杨家将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说唐全传
- 荡寇志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老残游记续集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小五义
- 春秋配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两晋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心经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道家
- 阴符经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黄庭经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尹文子
- 刘子
- 总集
- 古文观止
- 别集
- 浮生六记
- 日知录
- 郁离子
- 文心雕龙
- 沧浪诗话
- 词曲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