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前言
《帝范》原序
卷一
君体第一:自身修养的学问 1、执政须为民 2、志向远大,内心公正 3、有德才能号召四方
建亲第二:运用权力的学问 1、权力须与人共享,事业须和民与共 2、共同的利益使事业得以久远 3、用人不唯亲,选才看能力 4、合理分权,相互制衡 5、了解百姓的心声,为百姓做好事
求贤第三:使用人才的学问 1、贤德之才,是事业成功的保证 2、求才要不论出身,纳才须锲而不舍 3、善用人才体现着领导者的能力和气度
卷二
审官第四:选任官员的学问 1、知人、安民,是为官者的基本责任 2、用人要尽其才,取其长 3、没有不能用的人才,只有不会用的官员 4、善集众智,用人得当
纳谏第五:听取意见的学问 1、广开言路,虚心听取群众的呼声 2、忠言逆耳,唯理是从
去谗第六:杜绝小人的学问 1、干大事必须远小人 2、辨奸之道 3、亲小人,远贤臣,会致事业受损 4、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卷三
诫盈第七:防止骄傲产生过失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玩物丧志,骄奢扰民 3、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崇俭第八:防止侈靡导致堕落 1、声色犬马是自我堕落的始端 2、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3、施政更需俭,繁政亦为奢
赏罚第九:防止不公招致乱政 1、赏罚的基本法则 2、赏罚的目的在于治病救人,推广德行 3、赏罚必须公正,不避亲,不仇仇
卷四
务农第十:关心三农,以利社会稳定 1、农事乃一国之大事 2、重视三农,言语之外,更须力行
阅武第十一:军备不怠,是长期和平的基石 1、武备是和平的后盾 2、盛世更须修武
崇文第十二:教育民众,更要教育自己 1、文化是社会的经纬 2、通过教育,提升民智,提升领导力 3、领导者的道德修养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子
- 十三经
- 诗经
- 尚书
- 左传
- 孝经
- 论语
- 孟子
- 谷梁传
- 大学
- 笠翁对韵
- 文昌孝经
- 匡谬正俗
- 史记
- 汉书
- 后汉书
- 明史
- 晋书
- 新唐书
- 隋书
- 宋书
- 元史
- 周书
- 金史
- 梁书
- 北齐书
- 辽史
- 南齐书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过江七事
- 杂史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平宋录
- 传记
- 列女传
- 十七史百将传
- 十六国春秋
- 吴越春秋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通典
- 读通鉴论
- 史通
- 儒家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国语
- 盐铁论
- 春秋繁露
- 北溪字义
- 六韬
- 吴子
- 尉缭子
- 太白阴经
- 兵法二十四篇
- 武经总要
- 历代兵制
- 投笔肤谈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法家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扬子法言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农家
- 天工开物
- 农桑辑要
- 黄帝内经
- 神农本草经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食疗本草
- 扁鹊心书
- 三命通会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天玉经
- 神峰通考
- 焦氏易林
- 艺舟双楫
- 园冶
- 随园食单
- 鬼谷子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墨子
- 智囊全集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夜航船
- 权谋残卷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南越笔记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山海经
- 水浒传
- 红楼梦
- 儒林外史
- 西厢记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喻世明言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唐传奇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济公全传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雍正剑侠图
- 穆天子传
- 常言道
- 何典
- 南游记
- 夷坚志
- 杨家将
- 西汉演义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前汉演义
- 龙城录
- 李公案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南史演义
- 独异志
- 小八义
- 唐摭言
- 林公案
- 两晋演义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释家
- 心经
- 了凡四训
- 五灯会元
- 中说
- 道家
- 老子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黄庭经
- 神仙传
- 太玄经
- 悟真篇
- 文子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诗文评
- 昭明文选
- 幽梦影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词源
- 诗人玉屑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