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三 理财篇·禀父母·在京事事节俭
男国藩跪禀
父母亲大人礼次,正月十五日,接到父亲,叔父十一月二十所发手书,敬悉一切,但折弃于腊月念八,在长沙起程,不知四弟何以尚未到省?祖母葬地,易敬臣之产甚是,男去冬已写信与朱尧阶,请渠寻地,兹又寄书与敬臣,尧阶看妥之后,可请敬臣一看,以尧阶为主,而以敬臣为辅,尧阶看定后,若毫无疑议,不再请敬臣可也,若有疑议,则请渠二人商之,男书先寄去,不再请敬臣可也,若有疑议,则请渠二人商之,男书先寄去,若请他时,四弟再写一信去,男有信禀祖父大人,不知祖父可允从否?若执意不听,则遵命不敢违拗,求大人相机而行。
大人念及京中恐无钱用,男在京事事省俭,偶值阙乏之时,尚有朋友可以通挪,去年家中收各项,约共五百金,望收藏二百勿用,以备不时之需,丁戊二年不考差,男恐无钱寄回,男在京用度,自有打算,大人不必挂心,此间情形,四弟必能详言之,家中办丧事情形,亦望四弟详告,共发孝衣几十件,飨祭几堂,远处来吊者几人,一一细载为幸!
男身体平安,一男四女,痘后俱好,男妇亦如常,闻母亲想六弟回家,叔父信来,亦欲六弟随公车南旋;此事须由六弟自家作主,男不劝之归,亦不敢留,家中诸务浩繁,四弟可一人经理;九弟季弟,必须读书,万不可耽搁他,九弟季弟亦万不可懒散自弃,去年江西之行,已不免为人所窃笑,以后切不可轻举妄动,只要天不管,地不管,伏案用功而已,在京时时想望者,只望诸弟中有一发愤自立之人,虽不得科名,亦是男的大帮手,万望家中勿以琐事耽搁九弟季弟;亦望两弟鉴我苦心,结实用功也,男之癣疾,近又小发,但不似去春之甚耳,同乡各家如常,刘月搓已于十五日到京,余俟续呈,谨禀。(道光二十六年正月十八日)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子
- 十三经
- 诗经
- 礼记
- 周礼
- 孝经
- 论语
- 孟子
- 尔雅
- 谷梁传
- 易经
- 其他经学
- 中庸
- 大学
- 笠翁对韵
- 子夏易传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正史
- 三国志
- 汉书
- 后汉书
- 宋史
- 晋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隋书
- 宋书
- 新五代史
- 魏书
- 旧五代史
- 北史
- 金史
- 梁书
- 辽史
- 逸周书
- 编年史
- 西夏书事
- 明季北略
- 过江七事
- 五代新说
- 九州春秋
- 平宋录
- 传记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十六国春秋
- 载记
- 吴越春秋
- 越绝书
- 万历野获编
- 地理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蛮书
- 吴船录
- 政书
- 史评
- 读通鉴论
- 传习录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弟子规
- 国语
- 孔子家语
- 说苑
- 盐铁论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北溪字义
- 兵家
- 三十六计
- 六韬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吴子
- 尉缭子
- 太白阴经
- 兵法二十四篇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韩非子
- 管子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折狱龟鉴
- 邓析子
- 医家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食疗本草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三命通会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天玉经
- 疑龙经
- 焦氏易林
- 棋经十三篇
- 艺舟双楫
- 随园食单
- 杂家
- 百家姓
- 淮南子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名贤集
- 人物志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类书
- 搜神后记
- 小说家
- 山海经
- 三国演义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封神演义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孽海花
- 鬼神传
- 十二楼
- 穆天子传
- 常言道
- 三遂平妖传
- 海上花列传
- 何典
- 南游记
- 杨家将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女仙外史
- 说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龙城录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朝野佥载
- 小五义
- 幻中游
- 独异志
- 春秋配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声律启蒙
- 释家
- 心经
- 了凡四训
- 中说
- 僧伽吒经
- 庄子
- 列子
- 黄帝四经
- 神仙传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文子
- 刘子
- 诗文评
- 总集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浮生六记
- 幽梦影
- 呻吟语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训蒙骈句
- 词源
- 诗人玉屑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