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四 修身篇·致九弟·愿共鉴诫二弊
沅甫九弟左右:
二十日胡二等归,接弟十三夜书,具悉一切。所论兄之善处,虽未克当,然亦足以自怡。兄之郁郁不自得者,以生平行事有初鲜终;此次又草草去职,致失物望,不无内疚。
长傲、多言二弊,历观前世卿大夫兴衰,及近日官场所以致祸福之由,未尝不视此二者为枢机,故愿与诸弟共相鉴诫。第能惩此二者,而不能勤奋以图自立,则仍无以兴家而立业。故又在乎振刷精神,力求有恒,以改我之旧辙,而振家之丕基。弟在外数月,声望颇隆,总须始终如一,毋怠毋荒,庶几子弟为初旭之升,而于兄亦代为桑榆之补,至嘱至嘱。
次青奏赴浙江,令人阅之气王。以次育之坚忍,固宜有出头之一日,而咏公亦可谓天下之快人快事矣。
弟劝我与左季高通书问,此次暂未暇作,准于下次寄弟处转递。此亦兄长傲之一端,弟既有言,不敢遂非也。(咸丰八年三月廿四日)
- 推荐作品:
- 经
- 集
- 诗经
- 礼记
- 论语
- 尔雅
- 公羊传
- 易经
- 中庸
- 大学
- 易传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三国志
- 明史
- 宋书
- 元史
- 旧五代史
- 周书
- 南史
- 北史
- 金史
- 北齐书
- 辽史
- 陈书
- 南齐书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贞观政要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九州春秋
- 别史
- 传记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高士传
- 英雄记
- 吴越春秋
- 万历野获编
- 地理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蛮书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政书
- 通典
- 读通鉴论
- 史通
- 三字经
- 幼学琼林
- 国语
- 孔子家语
- 盐铁论
- 春秋繁露
- 中论
- 北溪字义
- 兵家
- 三十六计
- 六韬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将苑
- 尉缭子
- 司马法
- 乾坤大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历代兵制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法家
- 商君书
- 慎子
- 扬子法言
- 医家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术数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九章算术
- 天玉经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艺舟双楫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杂家
- 鬼谷子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论衡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龙文鞭影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类书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宣室志
- 小说家
- 三国演义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太平广记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酉阳杂俎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雍正剑侠图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常言道
- 海上花列传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后汉演义
- 老残游记续集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白牡丹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两晋演义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声律启蒙
- 释家
- 无量寿经
- 中说
- 僧宝传
- 庄子
- 列子
- 黄庭经
- 云笈七签
- 文子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尹文子
- 总集
- 古文观止
- 浮生六记
- 西湖梦寻
- 伯牙琴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词曲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
- 长生殿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