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回 克用箭服周德威
克用箭服周德威
敬思与晋王在马上正议论几节故事,晋王大喜,叹曰:“公真博古通今之士也!”话毕,催兵速行。过了苏武庙,将次居延川,行不数里,忽听山坡后一声炮响,金鼓齐鸣,旌旗蔽日,闪出一支兵来,约有三百余人,当先一员大将,拦住去路。
看他是谁,怎生打扮?但见:
戴一顶吞龙头撒青缨珠闪灿烂银盔,披一副损枪尖坏箭头衬香绵黄金甲,穿一领绣牡丹飞双凤圈金线张红袍,系一条称狼腰宜虎体嵌七宝麒麟带,着一双起三尖海兽皮倒云根虎尾靴,弯一张雀画面龙角靶紫鬃绣六钩弓,攒一壶皂雕翎铁梨杆透唐猊凿子箭,骑一匹负千斤高八尺能冲阵火龙驹,叱咤一声山岳动,轻施韬略鬼神惊。
晋王闻报,勒马向前观看,见他眉清目秀,气概雄奇,厉声问曰:“来将是谁?可通名姓。”那将答曰:“我乃镇南将军姓周名德威,表字敬远,朔州马邑人也。来者可留下金宝,放你过去。”晋王闻说德威,心中暗喜,随答曰:“吾乃直北沙陀李晋王克用是也,久闻人称红袍周德威,原来将军就是。又闻你乃世之英雄,抱文武全才,何不弃邪归正,跟我同上中原,征灭黄巢,复取大唐天下,建立功勋,与汝同享富贵,著功勋于当世,留芳名于史册,胜在此绿林中落草,千载只一污名耳!”德威曰:“汝亦是反唐逆贼,逃居直北,安敢以此言激我!”晋王大怒,轮刀直取德威,德威挺枪来迎,两马相交,战上一百余合,不分胜败。德威暗思:“这老汉刀法不乱,精神倍加,待我假做破绽,诱他赶来,用箭射之。”又战数合,德威佯输诈败,虚架一枪,拨马便走,晋王高声大喝:“小贼走那里去!”飞马赶下阵来。德威取弓在手,搭箭当弦,尽力射来,喝声:“老汉看箭!”原来克用眼看得更亲切,听得弓弦响处,其箭已接在手。
德威见箭射不中晋王,勒回马来,大叫曰:“老汉我料你会接箭,却不会射箭。”晋王曰:“吾射的是百步穿杨,倒挂针鱼之法,有名九杖连珠箭.岂似汝贼射此无名箭乎?”德威曰:“连珠箭何足为奇,汝能于三百步外,立一面红旗,旗角上绾着一根金簪,簪上挂一条马鞭,一箭射去,中金簪上,马鞭落地,吾便跟汝去洗巢矣!”晋王暗思:“吾今已老,眼目昏花,若射中金簪,名扬天下,倘若不中,却不将俺清名玷在居延川下。”
正说间,只见空中一群皂雕飞翔,晋王心生一计曰:“吾不射那死物,吾射那行中第二只飞雕下来你看。”德威曰:“死物尚不能够,安能射飞雕乎?果能如此,吾便下马投降。”
晋王曰:“这是夷狄地界,射中一雕,你不下马,谁与你作证?”德威曰:“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岂食言乎?”遂向撒袋中取出一箭,折为两段,汝若射中一雕,吾不下马,以此为令。”晋王心思:“凭吾手段,射中一雕,亦未可知。”即拽满雕弓。单射一箭,弓弦响处,雕早落地。宋贤有诗赞云:克用英雄盖世骁,贯雕箭去彻云霄,阵前不必千钧力,降服红袍将最高。
又有诗赞云:
一箭神威贯碧空,皂雕落地草梢红,
三军未上中原去,先建居延第一功。
晋王射落飞雕,众兵齐声喝采,德威慌忙下马,纳头便拜。
德威曰:“大王神箭,古今罕有,臣愿从大王以充步卒。”晋王亦慌忙去了弓箭,下马扶起德威,抚曰:“吾素知敬远忠义之士,深慕高名,今幸得相从,他日位列封侯,吾当大用。”
随令差官取出空头宣一道,填写升德威为大唐议国左军师金牌一面,填写军师字号,即日参谋帷幄,运赞军机,德威顿首拜谢。
扎了寨营,是夜晋王在帐内,睡卧不安,秉烛观孙子兵法,自觉神思昏迷,伏几而卧,忽然梦见一只猛虎,胁生两翅,飞入帐来。晋王惊惧,随拔剑在手,望虎砍来。那虎侧身躲过,把晋王一爪扑翻,打折左臂。忽然惊觉,乃是南柯一梦,唬出一身冷汗,举目一观,帐中灯烛微明,披衣出营,只见月朗风清,正当夜半。晋王自言曰:“此梦不祥,先断我一臂,明日破巢,不知损折何将?且回帐中,待等天明与众将试解何如?”遂口占一绝:
醉睡昏昏心欲醒,那堪怪变使魂惊,
凶浑是无凭准,谁向山中鬼谷明。
次早升帐,急唤周德威入见,晋王细言梦惊,德威袖占一课,贺曰:“此大吉之兆,主收得一员上将。”晋王曰:“有何应验?”德威曰:“昔周文王梦一飞熊上殿,次日早朝,令众臣圆梦,众臣言此吉兆,可作急收拾打围,主在围场中得一飞熊将军。文王大喜,遂布围场,到渭水河边,见一老者,直钩钓鱼,文王问曰:‘弯钩钓鱼,尚不可得,汝何直钩而取鱼哉!’老者曰:‘大丈夫宁向直中取,不向曲中求。’文王知是贤士,遂问姓名。老者曰:‘吾姓姜名尚,道号飞熊,姜吕望是也。’文王便称为太公,请归朝内辅政。后文王没,其子武王,拜为军师,称为尚父。兴兵伐纣,诸侯不期而会者八百。戊午日,兵临孟津。甲子日,血浸朝歌。破了纣王,成周八百年天下,赖此人之功也。大王不信,有诗为证:堤草青青渭水流,子牙向此独垂钩,当时未入飞熊梦,已对斜阳叹白头。文王之梦,其应如是,今大王之梦,必主收得一员上将,即日大王便可收拾打围。”程敬思曰:“军师课数有准,大王当从其说。”晋王从之,即准备鹰犬器械,带领太保四员,三千人马前去,程敬思、周德威一同上马,离了营寨径到山中,布列围场,不知有应梦贤士否,且看下回分解。
逸狂诗曰:
晋王游猎网英雄,天意残唐数未终,
当日若无飞虎梦,破巢安得勇南公。
卓吾子评:
克用一箭而降德成,亦天意未欲亡唐也,飞虎入梦其兆益征矣!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诗经
- 尚书
- 左传
- 礼记
- 周礼
- 孝经
- 尔雅
- 谷梁传
- 易经
- 其他经学
- 笠翁对韵
- 易传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正史
- 晋书
- 旧唐书
- 隋书
- 旧五代史
- 周书
- 北史
- 梁书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松漠纪闻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奉天录
- 顺宗实录
- 九州春秋
- 别史
- 平宋录
- 传记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十六国春秋
- 载记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蛮书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庐山记
- 政书
- 史评
- 读通鉴论
- 史通
- 小窗幽记
- 国语
- 孔子家语
- 盐铁论
- 明夷待访录
- 三十六计
- 六韬
- 孙膑兵法
- 将苑
- 吴子
- 尉缭子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韩非子
- 管子
- 商君书
- 慎子
- 扬子法言
- 棠阴比事
- 医家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金匮要略
- 濒湖脉学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术数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葬书
- 九章算术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艺术
- 古画品录
- 园冶
- 随园食单
- 鬼谷子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淮南子
- 格言联璧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名贤集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金楼子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宣室志
- 小说家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西游记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封神演义
- 东周列国志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二刻拍案惊奇
- 新齐谐
- 唐传奇
- 子不语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古今谭概
- 狄公案
- 三遂平妖传
- 海上花列传
- 何典
- 夷坚志
- 西汉演义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说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后汉演义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河东记
- 小五义
- 幻中游
- 独异志
- 薛刚反唐
- 开辟演义
- 两晋演义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毛公案
- 释家
- 了凡四训
- 中说
- 知言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阴符经
- 列子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神仙传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诗文评
- 别集
- 曾国藩家书
- 日知录
- 郁离子
- 词源
- 诗人玉屑
- 牡丹亭
- 桃花扇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