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卷中·伤寒
伤寒六脉浮紧,呻吟不绝,足指温者,阳也;忌服凉药,恐变为阴,害人性命。至六日发烦躁,乃阴阳换气,欲作汗也,服当归茯苓散,汗出而愈。
六脉紧大,或弦细,不呻吟,多睡耳聋,足指冷,肢节痛,发黄,身生赤黑靥,时发噫气,皆阴也,灸关元三百壮,服金液丹、姜附汤,过十日半月,出汗而愈。若不早灸,反与凉药者,死。(辨别阴阳不止于此,然熟体此二条则治伤寒证误谬亦少。其灸法虽不能遍行,若贫家无力而遇难起之病,不能备参药,勉告以灸能活命,倘肯根据从,未必非仁术之一端。予每见时疫盛行之际,乡陬死者比户,心切怜之,倘尽心力并合丹药以济之,不特己身蒙福,子孙亦必昌大。)
若吐逆而心下痞,灸中脘五十壮。若微微发颤者,欲作汗,服姜附汤而愈。若少年壮实之人,伤寒至五六日,发狂逾垣上屋,胃中有积热也,服大通散,轻者知母散亦愈。
- 推荐作品:
- 史
- 子
- 集
- 十三经
- 尚书
- 周礼
- 孝经
- 论语
- 孟子
- 公羊传
- 谷梁传
- 其他经学
- 中庸
- 易传
- 子夏易传
- 大戴礼记
- 匡谬正俗
- 史记
- 三国志
- 汉书
- 后汉书
- 明史
- 宋史
- 元史
- 魏书
- 周书
- 北史
- 金史
- 梁书
- 辽史
- 陈书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五代新说
- 松漠纪闻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传记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十六国春秋
- 吴越春秋
- 万历野获编
- 地理
- 东京梦华录
- 华阳国志
- 都城纪胜
- 庐山记
- 政书
- 通典
- 史评
- 传习录
- 国语
- 孔子家语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中论
- 孙子兵法
- 孙膑兵法
- 三略
- 吴子
- 司马法
- 兵法二十四篇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韩非子
- 法家
- 管子
- 商君书
- 慎子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难经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食疗本草
- 肘后备急方
- 温病条辨
- 术数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渊海子平
- 天玉经
- 疑龙经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棋经十三篇
- 园冶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千字文
- 百家姓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颜氏家训
- 陶庵梦忆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清代名人轶事
- 困学纪闻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类书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山海经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聊斋志异
- 警世通言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封神演义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唐传奇
- 子不语
- 东游记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常言道
- 三遂平妖传
- 何典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南北史演义
- 韩湘子全传
- 荡寇志
- 雷峰塔奇传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小五义
- 白牡丹
- 幻中游
- 独异志
- 小八义
- 春秋配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薛丁山征西
- 释家
- 心经
- 五灯会元
- 僧伽吒经
- 列子
- 黄庭经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刘子
- 诗文评
- 昭明文选
- 曾国藩家书
- 呻吟语
- 郁离子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牡丹亭
- 桃花扇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