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兽部·狗
释名
犬、地羊。
气味
肉:咸、酸、温、无毒。狗胆:平、苦、有小毒。
主治
肉:
大补元气,用黄狗一个,取肉煮熟,捣烂如泥,连汁拌糯米三斗,加曲,如常法酿成酒,每日清晨空心饮适量。此酒名“戊戌酒”。
肺结核症(骨蒸潮热)用黄童子狗一合,去皮毛肠肚,连同外肾于砂锅内用酒醋八分,水二升,地骨皮一斤,前胡、黄芪、肉苁蓉各四两,同煮一日,去药,再煮一夜,去骨,再煮肉如泥。滤入当归末四两,莲肉、苍术末各一斤,厚朴、桔皮末十两,甘草末八两。一起捣至极烂,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直至七十丸,空心服,盐酒送下。此方名“戊戌丸”。
脾胃虚冷,腹满刺痛。用肥狗肉半斤以水和盐豉煮粥常吃。
浮肿屎涩。用肥狗肉五斤,热蒸,空心吃。
狗胆:
眼来涩痒。用狗胆汁点眼。
肝虚目暗。用白狗一具、萤火虫十四枚,阴干为末,点眼。
耳出脓。用狗胆一具、枯矾一钱,调匀,棉裹塞耳内。三、四次后即愈。
反胃吐食。用五灵脂末、黄狗胆汁,调成丸子,如龙眼大。每服一丸,好酒半碗化服。不过三服,即可见效。
痞块疳积。用五灵脂(炒至烟尽)、阿魏(去砂,研细)等分,以黄雄狗胆汁调成丸子,如黍米大。每空心时以口津咽服三十丸。忌食羊肉、醋、面。
赤白痢。用冬季取得的狗胆一百枚,每枚以黑豆充满,加少许麝香。每服一枚,赤痢用甘草汤送下,白痢以干姜汤送下。
- 推荐作品:
- 子
- 集
- 十三经
- 周礼
- 仪礼
- 孟子
- 公羊传
- 谷梁传
- 易经
- 其他经学
- 大学
- 笠翁对韵
- 易传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匡谬正俗
- 正史
- 后汉书
- 明史
- 宋史
- 新唐书
- 旧唐书
- 隋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南史
- 北史
- 金史
- 梁书
- 南齐书
- 逸周书
- 编年史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杂史
- 松漠纪闻
- 五代史阙文
- 别史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十六国春秋
- 载记
- 越绝书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东京梦华录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庐山记
- 政书
- 通典
- 史评
- 儒家
- 荀子
- 弟子规
- 围炉夜话
- 孔子家语
- 说苑
- 盐铁论
- 帝范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孙膑兵法
- 三略
- 吴子
- 司马法
- 乾坤大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武经总要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何博士备论
- 韩非子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扬子法言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医家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黄帝内经
- 神农本草经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食疗本草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医学源流论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渊海子平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月波洞中记
- 谱录
- 茶经
- 随园食单
- 鬼谷子
- 墨子
- 智囊全集
- 笑林广记
- 颜氏家训
- 论衡
- 名贤集
- 权谋残卷
- 龙文鞭影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金楼子
- 池北偶谈
- 类书
- 宣室志
- 小说家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西游记
- 警世通言
- 醒世恒言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剪灯新话
- 幽明录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狄公案
- 十二楼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三遂平妖传
- 南游记
- 夷坚志
- 杨家将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荡寇志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幻中游
- 独异志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中说
- 知言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老子
- 阴符经
- 列子
- 黄帝四经
- 黄庭经
- 云笈七签
- 文始真经
- 尹文子
- 总集
- 昭明文选
- 别集
- 冰鉴
- 浮生六记
- 幽梦影
- 呻吟语
- 日知录
- 随园诗话
- 词源
- 词曲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
- 长生殿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