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鳞部·鲮鲤
释名
龙鲤、穿山甲、石鲮鱼
气味
咸、微寒、有毒。
主治
中风瘫痪,手足不举。用穿山甲(左瘫用右甲,右瘫用左甲)断熟、大川乌头炮熟、红海蛤如 子大者各二两,共研为末。每用半两同葱白同捣汁,和成厚饼,径约半才,随病所三侧贴脚心,捆好,静坐泡脚于热水中,等身麻汗出,急去药,手足渐能上举。半月后再照此治疗一次,,可以除根。治疗期间注意饮食,避风,保养身体。
热疟,用穿山甲一两、干枣十个,同烧存性,研为末,每服三钱,于发病之昌,黎明时,水送服。
下痢里急。用穿山甲、蛤粉等分,同炒过,研为末。每服一钱,空心服,温酒送下。
肠痔、气痔,出脓血。用穿山甲(烧存性)一两、肉豆蔻三枚,共研为末。每服二钱,米汤送下。病重者加猬皮灰一两。
妇女阴肿、三角昭卵块。随病之左右取穿山甲之左右五钱,以少炒焦黄,研为末。每服二钱,酒送下。
乳汁不通。用穿山甲炮过,研为末,每服一匙,酒送下。一天服二次。外以油梳梳乳,即通。此方名“涌泉散”。
乳痈。治方同上。
肿毒初起。用穿山甲插入谷芒热灰中,炮焦为末,取二两,加麝香少许。每服二钱半,温酒送下。
便毒便痈。用穿山甲半两、猪苓二钱,都经醋炙过,研为末,酒送服二钱,外用穿山甲末,和麻油、轻粉涂患处。仅有末涂亦可。
瘰疬溃烂。用穿山甲二十一片,烧过,研末敷涂。又方:用穿山甲(土炒)、斑蝥、熟艾,等分为末,敷患处;另用乌柏叶巾上。灸四壮,甚效。
耳出脓。用穿山甲烧存性,加麝香少许,吹入耳内,三日后,水干即愈。
耳鸣耳聋(突然耳聋,肾虚,耳内如有风水钟鼓声)。用穿山甲一大片,以蛤粉炒赤。加蝎梢七个、麝香洲许,共研为末,另以麻油化蜡,调末作成挺子。棉裹塞耳内。
火眼赤痛。用穿山甲一片为末,铺白纸上卷 成捻子,烧烟熏眼。
- 推荐作品:
- 史
- 子
- 孝经
- 谷梁传
- 中庸
- 大学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史记
- 三国志
- 后汉书
- 明史
- 晋书
- 旧唐书
- 隋书
- 新五代史
- 魏书
- 旧五代史
- 南史
- 北史
- 梁书
- 辽史
- 逸周书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汉官六种
- 三朝北盟会编
- 杂史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奉天录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唐才子传
- 十六国春秋
- 英雄记
- 载记
- 越绝书
- 水经注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蛮书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通典
- 传习录
- 儒家
- 荀子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国语
- 孔子家语
- 盐铁论
- 近思录
- 潜夫论
- 中论
- 素书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司马法
- 乾坤大略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邓析子
- 医家
- 农家
- 农桑辑要
- 氾胜之书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难经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濒湖脉学
- 食疗本草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术数
- 三命通会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天玉经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棋经十三篇
- 艺舟双楫
- 谱录
- 茶经
- 书目答问
- 吕氏春秋
- 百家姓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夜航船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权谋残卷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金楼子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小说家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阅微草堂笔记
- 博物志
- 剪灯新话
- 绿野仙踪
- 老残游记
- 新齐谐
- 唐传奇
- 隋唐演义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狄公案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三遂平妖传
- 南游记
- 夷坚志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南北史演义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龙城录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白牡丹
- 独异志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开辟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了凡四训
- 五灯会元
- 僧宝传
- 道家
- 老子
- 黄帝四经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总集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别集
- 冰鉴
- 浮生六记
- 幽梦影
- 日知录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训蒙骈句
- 词源
- 诗人玉屑
- 词曲
- 牡丹亭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