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九十一 木部·竹
气味
竹叶(堇竹叶):苦、平、无毒;
竹叶(淡竹叶):辛、平、大寒、无毒;;
竹叶(苦竹叶):苦、冷、无毒。;
竹茹(淡竹茹):甘、微寒、无毒;
竹沥(淡竹沥):甘、大寒、无毒。
主治
竹叶:
上气发热(急热之后饮冷水所引起)。用竹叶三斤、桔皮三两,加水一斗,煮成五升,细细饮服。三天服一剂。
时行发黄。用竹叶五升(切细)、小麦七升、石膏三两,加水一斗半,煮取七升,细细饮服。服尽一剂可愈。
牙齿出血。用淡竹叶煎浓汁含漱。
脱肛不收。用淡竹叶煎浓汁热洗。
不儿头疮、耳疮、疥癣。用苦竹叶烧为还想,调猪胆涂搽。
竹茹:
伤寒劳复,卵肿股痛。用竹茹一升,加水三升,煮沸几次后,服汁。
妇女劳复(病初愈因过劳复发,热气冲胸,手足抽搐,状如中风)。用淡竹茹半斤、栝楼二两、加水二升,煎成一升,分二次服下。
妇女损胎(孕八、九月时,或跌伤,或惊伤,心痛)。用竹茹五两,加酒一升,煎成五合服下。
月经不净。用竹茹微炙,研为末。每服三钱,加水一碗煎服。
小儿热痛,口噤体热。用竹茹三两、加醋三升,煎成一升。每服一合。
跌打内伤(血在胸背,胁中刺痛)。用竹茹、乱发各一团,炭火炙煎为末,加酒一升,煮开三次服下。三服可愈。
竹沥:
中风口噤。用竹沥、姜汁等于发,每日饮服。
产后中风、口噤、身直、面青,手足反张。以竹沥饮一、二升,即苏。
小和伤寒。用淡竹沥、葛根汁各六合,令慢慢饮服。
小儿狂语,夜后便发。用竹沥夜服二合。
妇女胎动(妊娠为房事所动,因绝)。用竹沥一程式,饮服立愈。
消渴尿多。频饮竹沥,数日可愈。
咳嗽肺痿(咳逆短气、胸中有声、吐脓痰,有臭味)。有淡竹沥一合服下。一天服三、五次,以愈为度。
产后虚汗。用淡竹沥三合,温服。过一会,再服一次。
目赤 痛。眼不得开。用苦竹沥五合、黄连二分,棉裹浸一宿,频频点眼,令热泪出。
突然牙痛。用苦竹烧一头,另一头出汗,取汁涂痛处。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子
- 诗经
- 尚书
- 周礼
- 孝经
- 孟子
- 尔雅
- 谷梁传
- 其他经学
- 笠翁对韵
- 易传
- 文昌孝经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史记
- 三国志
- 汉书
- 后汉书
- 明史
- 新唐书
- 清史稿
- 周书
- 南史
- 金史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过江七事
- 杂史
- 五代新说
- 松漠纪闻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别史
- 明儒学案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越绝书
- 江南野史
- 东京梦华录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吴船录
- 政书
- 通典
- 史通
- 传习录
- 儒家
- 荀子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说苑
- 盐铁论
- 春秋繁露
- 潜夫论
- 兵家
- 三十六计
- 素书
- 六韬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历代兵制
- 韩非子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折狱龟鉴
- 邓析子
- 天工开物
- 农桑辑要
- 氾胜之书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金匮要略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食疗本草
- 扁鹊心书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棋经十三篇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千字文
- 百家姓
- 淮南子
- 梦溪笔谈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论衡
- 夜航船
- 名贤集
- 容斋随笔
- 公孙龙子
- 南越笔记
- 尚书正义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类书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西游记
- 聊斋志异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太平广记
- 封神演义
- 东周列国志
- 初刻拍案惊奇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子不语
- 东游记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狄公案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三刻拍案惊奇
- 常言道
- 何典
- 绣云阁
- 儿女英雄传
- 雷峰塔奇传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河东记
- 小五义
- 白牡丹
- 幻中游
- 小八义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释家
- 心经
- 了凡四训
- 无量寿经
- 知言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庄子
- 阴符经
- 列子
- 抱朴子
- 太玄经
- 悟真篇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尹文子
- 刘子
- 总集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别集
- 冰鉴
- 浮生六记
- 幽梦影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词曲
- 牡丹亭
- 桃花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