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五 果部·柿
气味
烘柿:甘、寒、涩、无毒。
白柿、柿霜:甘、平、涩、无毒。
乌柿:甘、温、无毒。
柿蒂:涩、平、无毒。
主治
烘柿:
肠风下血。用白柿烧灰,水送服二钱。
小便血淋。有干柿三枚,烧存性,研为末,陈米汤送服。
热淋涩痛。用干柿、灯心等分,水煎,每日饮服。
小儿秋痢。有以粳米煮粥,熟时加入干柿末,再煮开两,三次吃下。
反胃吐食。用干柿三枚,连蒂捣烂,酒送服,甚效。不能同时服其他药物。
痰嗽带血。用大柿饼饭上蒸熟,批开,每用一枚掺青黛一钱,临卧时服,薄荷汤送下。
耳聋鼻塞。用干柿三枚,细切,以粳米三合、豆豉少许煮粥。每日空心服下。
臁疮。用柿霜、柿柿蒂等分,烧过,研末敷涂。甚效。
中桐油毒。吃干柿饼可解。
乌柿:杀虫,疗刀伤火伤,生肉止痛。服药口苦及呕逆乾,食少许即止。
柿蒂:呃逆不止。用柿蒂、丁香各二钱,生姜五片,水煎服。或将两药研不还想,开水冲服亦可。此方名“济生柿蒂散”。一方:再加人参一钱。一方:再加良姜、甘草等分。一方:再加工厂青皮陈皮。一方:再加半夏生姜。
柿木皮:
下血。用柿木皮晒、焙,研末,米汤送服二钱。两服可止。
汤火疮。用柿木皮烧灰,调油敷涂。
柿:涩下焦,健脾胃,消宿血。
柿根:血崩、血痢、下血。
- 推荐作品:
- 集
- 十三经
- 孝经
- 论语
- 谷梁传
- 易经
- 中庸
- 笠翁对韵
- 易传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匡谬正俗
- 后汉书
- 宋史
- 新唐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隋书
- 宋书
- 南史
- 南齐书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杂史
- 五代新说
- 战国策
- 顺宗实录
- 别史
- 列女传
- 十七史百将传
- 高士传
- 英雄记
- 载记
- 江南野史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大唐西域记
- 华阳国志
- 蛮书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史评
- 读通鉴论
- 史通
- 儒家
- 增广贤文
- 弟子规
- 幼学琼林
- 孔子家语
- 说苑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潜夫论
- 中论
- 北溪字义
- 兵家
- 孙子兵法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尉缭子
- 司马法
- 李卫公问对
- 练兵实纪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法家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农家
- 天工开物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奇经八脉考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食疗本草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滴天髓阐微
- 九章算术
- 疑龙经
- 焦氏易林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艺舟双楫
- 谱录
- 茶经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鬼谷子
- 千字文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笑林广记
- 论衡
- 夜航船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金楼子
- 尚书正义
- 齐东野语
- 类书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小说家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红楼梦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幽明录
- 二刻拍案惊奇
- 隋唐演义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鬼神传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海上花列传
- 南游记
- 杨家将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韩湘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龙城录
- 刘公案
- 南史演义
- 白牡丹
- 独异志
- 春秋配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薛仁贵征东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心经
- 中说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道家
- 庄子
- 阴符经
- 列子
- 抱朴子
- 黄庭经
- 太玄经
- 悟真篇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尹文子
- 总集
- 冰鉴
- 浮生六记
- 呻吟语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沧浪诗话
- 诗人玉屑
- 闲情偶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