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六 果部·安石榴
释名
若榴、丹若、金罂。
气味
甘石榴:苦、酸、温、涩、无毒。
酸石榴:酸温、涩、无毒。
酸榴皮:酸、温、涩、无毒。
酸榴根:酸、温、涩、无毒。
主治
甘石榴:咽喉燥渴,杀虫。
酸石榴:
肠滑久痢。有石榴一个,煅烟尽,出火毒一夜,研为末,以酸榴一块煎汤送下,神效无比。此方名:“黑神散”。
久泻不止。治方同上。
小便不禁。用酸石榴烧存性,无石榴时,可用枝烧灰代替。每服二钱,用柏白皮切、焙四钱,煎激发一碗,加入榴灰再煎至八成,空心温服。晚上再服一次。
酸榴皮:
赤白痢下。用酸榴皮炙黄为末,加枣肉或粟米饭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服,米汤送下。一天服三次,如觉寒滑,可加附子、赤石脂各一倍。
久痢久泻。用陈酸榴皮,焙、研为末。每服二钱,米汤送下。有特效。
疔肿恶毒。以针刺肿毒四围,疮上盖石榴皮,四围贴一圈面,艾灸患处,以痛为度。灸后在疔上撒榴末,包裹好,隔夜能将诃根拔出。
肚子肚生疮(黄水浸淫,痒痛溃烂)。用酸榴皮煎汤,冷定后,每日搽洗,直至病愈。
酸榴根:
蛔虫病。有酸榴根一把,洗锉,加水三升煎取半碗,五更时温服尽,当打下虫一大团,虫患自此根绝。可食粥补身体。
女子经闭。用酸榴根一把炙干。加水二大宛浓煎为一碗,空心服。未通再服。
赤白下痢。治方同上。
- 推荐作品:
- 经
- 子
- 集
- 孝经
- 论语
- 孟子
- 公羊传
- 其他经学
- 中庸
- 易传
- 子夏易传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史记
- 三国志
- 宋史
- 晋书
- 新唐书
- 清史稿
- 隋书
- 新五代史
- 魏书
- 周书
- 南史
- 北齐书
- 辽史
- 逸周书
- 资治通鉴
- 纪事本末
- 三朝北盟会编
- 贞观政要
- 战国策
- 五代史阙文
- 顺宗实录
- 传记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载记
- 越绝书
- 万历野获编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都城纪胜
- 庐山记
- 政书
- 通典
- 儒家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弟子规
- 孔子家语
- 说苑
- 盐铁论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北溪字义
- 兵家
- 六韬
- 吴子
- 尉缭子
- 太白阴经
- 李卫公问对
- 练兵实纪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韩非子
- 慎子
- 邓析子
- 农家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黄帝内经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洗冤集录
- 肘后备急方
- 术数
- 神相全编
- 滴天髓阐微
- 葬书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园冶
- 随园食单
- 鬼谷子
- 千字文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笑林广记
- 论衡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清代名人轶事
- 困学纪闻
- 西京杂记
- 池北偶谈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太平御览
- 小说家
- 山海经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红楼梦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博物志
- 镜花缘
- 剪灯新话
- 幽明录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唐传奇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狄公案
- 十二楼
- 花月痕
- 何典
- 夷坚志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刘公案
- 南史演义
- 小五义
- 白牡丹
- 独异志
- 林公案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毛公案
- 释家
- 心经
- 五灯会元
- 中说
- 僧宝传
- 道家
- 老子
- 阴符经
- 黄帝四经
- 黄庭经
- 太玄经
- 悟真篇
- 文子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刘子
- 冰鉴
- 浮生六记
- 幽梦影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沧浪诗话
- 词源
- 长生殿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