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六十二 草部·鳢肠
释名
莲子草、早莲草、墨烟草、墨头草、墨菜,猢狲、猪牙草。
气味
(草)甘、酸、平、无毒。
主治
乌须固齿。用鳢肠草连根一斤,酒洗净,洒盐四天淹三天,连汁放入油锅中炒存性,研为末。每天取末搽牙,连口水吞下。又方;鳢肠取汁,用盐炼干,研末搽牙,又方;鳢肠草一两半,麻姑饼三两,升麻、青盐各三两半,诃子(连核)二十个,皂角三个,晚蚕沙二两,共研为末,加薄醋、面糊和成丸子,如弹子大。晒干,装泥瓶中,火煨令烟出存性,取出研为末,每日搽牙。此方名“旱莲散”。
偏正头痛。用鳢肠草汁滴鼻中。
疟疾。用鳢肠划捶烂,放在手上切脉处,药上压一个钱,币,用布包好。过一段时间,药下皮肤起小泡,疟即止。这也一种灸法。称为“天灸”。
尿血。用鳢肠草、车前草,等分研细,取汁。每服二钱,米汤送下。
大便下血。用鳢肠草,瓦上焙干,研为末。每服二钱,米汤送下。
痔漏疮发,用鳢肠草一反连根须洗净,捣成泥,以滚酒一杯冲入,饮汁,取渣敷患处。病得者三服即安。
疔疮恶肿。将鳢肠草阴干,露一夜后收存。用时嚼一叶贴患处,边缘用消毒膏护住。
风牙疼痛。用鳢肠草加一点盐在手心中,碎擦牙,痛即止。
- 推荐作品:
- 子
- 诗经
- 左传
- 仪礼
- 孝经
- 论语
- 孟子
- 尔雅
- 其他经学
- 笠翁对韵
- 易传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正史
- 三国志
- 汉书
- 明史
- 宋史
- 新唐书
- 旧唐书
- 宋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旧五代史
- 南史
- 北史
- 金史
- 梁书
- 南齐书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杂史
- 五代新说
- 松漠纪闻
- 战国策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九州春秋
- 别史
- 传记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十六国春秋
- 洛阳伽蓝记
- 华阳国志
- 蛮书
- 吴船录
- 庐山记
- 史评
- 传习录
- 儒家
- 增广贤文
- 荀子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幼学琼林
- 孔子家语
- 近思录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北溪字义
- 兵家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六韬
- 将苑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法家
- 商君书
- 慎子
- 扬子法言
- 邓析子
- 农家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难经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洗冤集录
- 神相全编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葬书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李虚中命书
- 灵城精义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茶经
- 杂家
- 鬼谷子
- 吕氏春秋
- 墨子
- 淮南子
- 笑林广记
- 论衡
- 夜航船
- 名贤集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困学纪闻
- 西京杂记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太平御览
- 搜神后记
- 聊斋志异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剪灯新话
- 绿野仙踪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狄公案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常言道
- 三遂平妖传
- 海上花列传
- 南游记
- 杨家将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雷峰塔奇传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大唐新语
- 河东记
- 小五义
- 白牡丹
- 幻中游
- 独异志
- 唐摭言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释家
- 五灯会元
- 中说
- 知言
- 道家
- 老子
- 阴符经
- 列子
- 黄庭经
- 太玄经
- 悟真篇
- 文子
- 别集
- 冰鉴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日知录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词源
- 词曲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