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九 石部·矾石
释名
亦名涅石、羽涅、羽泽;煅枯者名巴石,轻白者名柳絮矾。
气味
酸、寒、无毒。
主治
痰中风。用白矾一两、牙皂角五钱,共研细。每服一钱,温开水送下。
胸胃积痰(头痛,不思饮食)。矾石一两,入水二升中煮成一升,加蜜半合。频频取饮,不久即大吐积痰。如不吐,可喝一点开水引吐。
风痰 病。用生白矾一两、细茶五钱,共研为末。和蜜成丸,如梧子大。小儿一岁吃十丸,大人可吃五十丸。久服,痰自大便排出,病根可断。此方名“化痰丸。
牙关紧闭不开。用白矾、食盐等分,研细,搽牙,涎出自开。
喉痈乳蛾。用白矾三钱,放锅中加水熔化,投入劈天的巴豆三粒,在火上煎干。去豆,研矾为末,点患处,病重得以醋调罐。此方名“济生帐带散”,亦名“通箠散”。
咽喉谷贼肿痛。用生白矾末点肿处,吐涎。以有痒感为度。
小舌垂长,咽中烦闷。用白矾(烧灰)、食盐等分,研细。筷子蘸药频点小舌上,涎水充出,小舌即渐复位。
牙齿肿痛。用白矾一两,烧成灰,蜂房一两,微灸。每用二钱,水煎含漱,去涎。
齿龈出血不止。用白矾一两,加在水三升中煮成一升,含漱。
口舌生疮。用白矾、铅丹(水飞,炒过)等分,研细,搽患处。
小儿鹅口疮(满口白烂)。用枯矾(煅过的白矾)一钱、丹砂二分,共研为末,每次以少许敷患处。一天三次,有效。
鼻血不止。用枯矾末吹鼻内。
鼻中息肉。用白矾烧成末,和猪油、棉花裹好,塞鼻孔中。几天后,息肉脱落。又方:白矾一两,蓖麻仁七个,盐梅肉五个,麝香少许,捣匀,捏成丸子,用棉花崐裹着塞鼻内,息肉自下。
双目红肿。用甘草水磨白矾,敷眼泡上,或用枯矾频搽眉心。
烂眼睑。用煅白矾一两、铜青三钱,共研为末,泡开水中,澄清后以水洗眼。16、 耳。用枯矾粉一两、铅丹粉(炒)一钱,和匀,每日吹入耳中。
风温膝痛。用白矾烧过,研细。取一汤匙矾粉投沸水中,淋洗痛处。
黄肿、水肿。用白矾二两、青矾一两、白面粉半斤,同炒红;另用醋煮米粉成糊,和药为丸。每服三十丸,枣汤送下。此方名“推车丸”。
女劳黄疸。方见“硝石”条。
妇女白沃(月经不调,子宫坚硬,常从阴道中流出白色污物)。用杏仁同烧过的白矾调匀,加蜜成丸,枣核大,塞阴道中。一天换药一次。
遗尿。用枯矾、牡蛎粉,等分为末,每服一小匙,温酒送下。一天服三次。
二便不通。用白矾末填满脐中,滴入冷水,如觉冷透腹内,二便自通。如脐平不能填药时,周围用纸圈隔起来。
上吐下泻。用枯矾末一钱,百沸汤调下。
伏暑泄泻。用白矾煅为末,醋糊成丸,按年龄大小取适当分量,木瓜汤送下。此方名“玉华丹”。
老人泄泻不止。用枯矾一两、诃黎勒(煨过)七钱半,共研为末。每服二钱,米汤送下。
赤白痢。用白矾(水飞)和面粉(醋飞)做成丸子,如梧子大。赤痢,以甘草汤送下。
反胃呕吐。用白矾、硫磺各二两,烧过,加丹砂一分,共研为末,面糊成丸,如小豆大。每服十五丸,姜汤送下。又方:枯矾三两,加蒸饼糊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五丸,定心服,米汤送下。
化痰治嗽。用明矾二两、生参末一两、苦醋二升,熬成膏子。等稍干,做成丸子,如豌豆大。每次取一丸放在舌头下面,痰消嗽止。又方:只用明矾末,加醋紛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睡时服二、三十丸,茶送下。又方:明矾半烧半生,山栀子炒黑,等分为末,姜汁糊为丸,服法同上方。又方:白矾、茶叶,等分为末糊成丸子,服法亦同上方。
刀伤。用白矾、铅丹,等分为末,敷伤处。
漆疮作痒。用白矾煎汤洗擦。
牛皮癣。用石榴皮蘸白矾粉搽抹。切勿用醋。
小儿风疹。用白矾烧过投热酒中,蘸酒涂疹。
脸上身上长瘊子。用白矾、地肤子等分,煎水,经常洗擦。
鱼口疮。用枯矾研细,调面敷上。
趾甲疮(趾甲嵌入肉中作疮,不能穿鞋)。用白矾烧灰涂在疮上,好肉慢慢生出。嵌到肉里的甲鱼,要小心剥去。
鸡眼肉刺。用枯矾、铅丹、朴硝,等分为末,搽患处。次日洗脚两、三次。
疔疮肿毒。用白矾末五钱,和煨熟的葱白,捣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钱五分,酒送下。无效,可再用。久病的人和妊妇,忌用此药。
痈疽肿毒。用好白矾一两,生研,调在七钱熔化了的黄蜡中,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丸,逐渐加至二十丸,熟水送下。此方名“黄矾丸”,亦名“蜡矾丸,不仅能止痛生肌,还能防毒气内攻。
交接劳复(房事之后,突发病,阴囊肿大, 丸缩入,腹痛难忍)。用白矾一分,硝石三分,大麦粥送服。一天服三次。
附方
李时珍总结矾石的功用有四条:(一)因其酸苦,有涌泄之力,故能“吐利风热之痰涎”;(二)因其酸涩,有收敛之力,故能“治诸血痛、脱肛、阴挺、疮疡”;(三)因有燥温之力,故能“治痰饮、泄利、崩带、风眼”;(四)因有解毒之力,故能“治喉痹、阴疽、中蛊、蛇虫伤螫。”
- 推荐作品:
- 十三经
- 诗经
- 礼记
- 孝经
- 孟子
- 尔雅
- 易经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史记
- 三国志
- 汉书
- 后汉书
- 宋史
- 隋书
- 元史
- 魏书
- 旧五代史
- 北史
- 金史
- 梁书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杂史
- 五代新说
- 松漠纪闻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别史
- 平宋录
- 传记
- 晏子春秋
- 唐才子传
- 十六国春秋
- 载记
- 越绝书
- 江南野史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岭外代答
- 政书
- 史评
- 读通鉴论
- 增广贤文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国语
- 孔子家语
- 说苑
- 帝范
- 潜夫论
- 中论
- 兵家
- 六韬
- 孙膑兵法
- 三略
- 将苑
- 司马法
- 武经总要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韩非子
- 法家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农家
- 齐民要术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神农本草经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医学源流论
- 三命通会
- 天玉经
- 神峰通考
- 李虚中命书
- 灵城精义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园冶
- 谱录
- 茶经
- 书目答问
- 鬼谷子
- 千字文
- 百家姓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朱子家训
- 论衡
- 夜航船
- 陶庵梦忆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老老恒言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类书
- 太平御览
- 宣室志
- 小说家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红楼梦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济公全传
- 孽海花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北游记
- 常言道
- 三遂平妖传
- 海上花列传
- 南游记
- 夷坚志
- 杨家将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前汉演义
- 岭表录异
- 朝野佥载
- 小五义
- 白牡丹
- 幻中游
- 小八义
- 春秋配
- 唐摭言
- 林公案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毛公案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庄子
- 阴符经
- 列子
- 黄帝四经
- 黄庭经
- 神仙传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文子
- 尹文子
- 刘子
- 诗文评
- 总集
- 古文观止
- 曾国藩家书
- 呻吟语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伯牙琴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词源
- 诗人玉屑
- 牡丹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