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序
道德性命之蕴,阴阳鬼神之秘,固非初学所当骤窥。苟不先析其名义,发其旨趣,使之有所乡望,则终日汩没於文字,有白首不知其原者矣。诸老先生虽虑学者居下而窥高,然其所以极本穷原,发挥蕴奥以示人者,亦未尝有隐也。然皆随叩而应,或得其一二,而无以会其大全,学者病焉。临漳北溪陈君淳,从文公先生二十余年,得於亲炙,退加研泳,合周、程、张、朱之论而为此书,凡二十有五门,决择精确,贯串浃洽,吾党下学工夫已到,得此书而玩味焉,则上达由斯而进矣。学者往往未见。温陵诸葛珏来莆,一目是书,恨见之晚。归,谋之永嘉赵崇端,锲板以惠同志,俾莆田陈宓为之序云。
大学中庸之微旨,朱夫子发挥备矣。北溪翁从之游久,以所得鸣漳泉间。泉之士有志者,相率延之往教。翁指画口授,不求工於文采,务切当於义理。诸生随所闻,笔之成帙。韶州别驾诸葛君,当时席下士之一也,广其传梓,嘉其后学,共使之由北溪之流,溯紫阳之源,而窥圣涯。不徒口耳,且必用力於实践,则曰希圣希贤工夫,可循循而诣矣。予过曲江,得是所未见,茅塞豁然。尹番禺而始创学舍者,此诸葛君也,珏其名。番禺李昴英俊明甫题
- 推荐作品:
- 经
- 集
- 十三经
- 诗经
- 礼记
- 周礼
- 仪礼
- 论语
- 孟子
- 尔雅
- 公羊传
- 谷梁传
- 其他经学
- 大学
- 易传
- 文昌孝经
- 匡谬正俗
- 三国志
- 汉书
- 后汉书
- 晋书
- 隋书
- 元史
- 魏书
- 周书
- 北史
- 陈书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续资治通鉴
- 西夏书事
- 杂史
- 五代新说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别史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载记
- 万历野获编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华阳国志
- 都城纪胜
- 庐山记
- 史通
- 儒家
- 菜根谭
- 三字经
- 荀子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国语
- 孔子家语
- 说苑
- 帝范
- 潜夫论
- 中论
- 兵家
- 素书
- 三略
- 吴子
- 尉缭子
- 司马法
- 兵法二十四篇
- 武经总要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法家
- 管子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邓析子
- 农家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氾胜之书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洗冤集录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温病条辨
- 术数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葬书
- 九章算术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艺舟双楫
- 谱录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杂家
- 鬼谷子
- 千字文
- 百家姓
- 淮南子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颜氏家训
- 论衡
- 夜航船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公孙龙子
- 老老恒言
- 金楼子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类书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宣室志
- 小说家
- 三国演义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博物志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唐传奇
- 隋唐演义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常言道
- 三遂平妖传
- 海上花列传
- 何典
- 南游记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雷峰塔奇传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幻中游
- 薛刚反唐
- 开辟演义
- 两晋演义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释家
- 五灯会元
- 知言
- 道家
- 抱朴子
- 太玄经
- 悟真篇
- 文子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尹文子
- 总集
- 昭明文选
- 冰鉴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日知录
- 郁离子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沧浪诗话
- 词源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