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特点
以二史同八书作比较。二史出于八书,但又在许多方面不同于八书,除了上面讲的两点以外,还表现在:
第一,内容上有增删之别。二史对于八书的增与删,有利也有弊。其所删部分,多是皇帝册文、诏令,大臣奏议、文章,从而使史文紧凑、醒目,可读性强,这是利的方面。但是二史也删去了八书中的一些重要史实。这是弊的方面。其所增部分,因多采自杂史中的预言和故事,因而加重了某些史事、人物的神秘色彩,这是弊的方面。但李延寿撰写二史,参考的书籍比较多,因而增加了八书中原来所没有的一些重要史料,扩大了某些人物传记的篇幅,甚至还增写了一些人物传记。,这是利的方面。可见,在增删问题上,二史与八书各有得失,不能作简单的看待。
第二,书法上有曲直之分。南北朝时期人们作史,因多所忌讳而形成曲笔者甚多。《南史》《北史》对这些曲笔有不少改正。如魏收在北齐文宣帝高洋时撰《魏书》,凡事涉高洋父亲高欢在东魏所作所为时,多曲为回护;《北史》对此大多据实直书,予以改正。《梁书》《陈书》虽是姚思廉撰成于唐初,但因部分史稿系继承其父姚察旧作,而姚察又多据梁、陈史官所录,故曲笔也不少。如《梁书》对临川王萧宏大加褒美,称赞他性宽和笃厚,时称其长者;,而《南史》则揭露他是个品行低劣、恣意聚敛、贪生怕死之徒。《南史》改正《陈书》曲笔之处更多,使奸恶不能藏匿。当然,二史亦并非完全没有曲笔,但总的来看,在书法的曲直上二史是胜过八书的。
第三,文字上有繁简之异。八书共五百三十七卷,二史只有一百八十卷,仅占原书卷数三分之一。这是李延寿删落酿辞、叙事简劲的长处。《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称赞《南史》《北史》叙事简劲,比于南北正史,无繁冗、芜秽之辞,堪为近世之佳史,并认为陈寿之后,只有李延寿可以与之相比拟。正因为如此,二史比八书流传广、影响大。北宋以前,八书中有的颇多散失,而二史却完整地保存下来,就是最好的证明。
李延寿自序说他补充的史料很多出于当时的杂史,即所谓小说短书,故事性较强,且多口语材料,增补入传,常常能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更能反映当时真实情况。这类资料在南史的何佟之传,北史的东魏孝静帝纪、高昂传、斛律金传、李稚廉传、尔朱荣传中都可以发现。但因此也掺入了大量神鬼故事、谣言谶语、戏谑笑料,这又是它的严重缺点。总之,南北史就史料的丰富完整来说,不加八书,但也不乏胜过八书的地方。作为研究南北朝历史的资料,,可以和八书互相补充,而不可以偏废。
《南史》《北史》也有一些明显的缺点,以至于糟粕。如在歌颂帝王将相方面,在诬蔑人民起义方面,在宣扬祥瑞灾异、神怪荒诞之说方面,散布了许多封建主义思想和唯心主义历史观点。不仅二史如此,八书也如此,只是形式和程度不尽相同罢了。这是我们在阅读八书、二史时不能不注意的。
以二史与八书相比,不是说二史可以代替八书,或者相反,那都不是正确的态度。在二史与八书的关系的问题上,正确的看法应当是:
对于二史和八书撰述的历史条件的不同,对于它们的作者在思想上的异趣,以及它们在材料运用上和表述形式上的区别,都应根据实际情况来分析、说明;二史和八书在反映南北朝时期历史面貌方面,在保存和传播这一时期的历史知识方面,各自都有贡献,都有应当受到重视的理由和根据,我们不应在它们之间进行抑扬和褒贬;
对二史和八书作比较,目的在于总结和说明它们的特点和优点,以便更好地认识它们,运用它们所提供的而又确实经过我们鉴别的历史知识为当代的社会实践服务。读八书、二史如此,读其他史书也是如此。
- 推荐作品:
- 史
- 子
- 诗经
- 尚书
- 左传
- 仪礼
- 尔雅
- 中庸
- 大学
- 笠翁对韵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史记
- 三国志
- 晋书
- 新唐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魏书
- 周书
- 梁书
- 北齐书
- 辽史
- 陈书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资治通鉴
- 明季北略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平宋录
- 传记
- 列女传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英雄记
- 载记
- 万历野获编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蛮书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通典
- 史评
- 传习录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弟子规
- 幼学琼林
- 孔子家语
- 说苑
- 帝范
- 潜夫论
- 中论
- 北溪字义
- 素书
- 三略
- 将苑
- 尉缭子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兵法二十四篇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管子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扬子法言
- 医家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伤寒论
- 难经
- 千金方
- 奇经八脉考
- 针灸大成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神相全编
- 渊海子平
- 葬书
- 九章算术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艺术
- 艺舟双楫
- 谱录
- 茶经
- 杂家
- 千字文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夜航船
- 陶庵梦忆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金楼子
- 尚书正义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小说家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西游记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阅微草堂笔记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狄公案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北游记
- 三遂平妖传
- 海上花列传
- 夷坚志
- 杨家将
- 西汉演义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荡寇志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白牡丹
- 独异志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海国春秋
- 薛仁贵征东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释家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中说
- 僧宝传
- 庄子
- 抱朴子
- 黄庭经
- 神仙传
- 太玄经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刘子
- 总集
- 别集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呻吟语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文心雕龙
- 沧浪诗话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