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百七十二 鄂
历史来源
1、出自姞姓,以国名为姓。黄帝的姞姓子孙封在鄂国(今河南省南阳市北),夏商时为诸侯国。商末,鄂侯在朝中为大臣,与西伯姬昌、九侯并列为三公。商纣看中了九侯的女儿,娶为妃子。但九侯的女儿性情端庄,不愿陪伴纣王作那些荒淫无耻的勾当,纣王一怒之下,杀死了九侯父女,还把九侯做成肉酱。鄂侯见九侯死得冤枉,便同纣王拒理力争,结果也被杀死。后来鄂侯的子孙后代以国名为姓,称为鄂姓。
2、出自姬姓,以邑名为氏。春秋时期,晋袁侯光曾封于鄂邑(今山西省乡宁县),其支庶子孙又的以其原封地鄂邑为姓,称为鄂姓。
3、亦出自姬姓,以地名为氏。据《名贤姓氏言行类稿》载,春秋时期晋国大夫顷父之子嘉父叛晋,奔至鄂,称鄂侯,其后遂以鄂为姓,称为鄂氏。
4、出自芈姓,以国名为氏。据《史记·楚世家》载,周夷王时,楚君熊渠自称楚王,并封三个儿子为王,其中二儿子熊挚红被封于鄂国(今湖北省鄂城),称鄂王。他的后代子孙遂以鄂为姓,称鄂姓。
5、出自岳姓所改,是南宋民族英雄岳飞的后代。岳飞,被封为岳鄂王,他遇害以后,其四子岳震、五子岳霆避难逃亡江南,不敢以岳为姓,子孙散居各地,在黄梅县住(湖北省)的一支便以岳飞封号鄂为姓,称为鄂姓。
6、巴郡蛮族七姓中有鄂氏。
家族名人
鄂恒:字松亭,伊尔根觉罗氏。清代官陕西知府,著有《求是山房集》。
鄂千秋:汉朝开国功臣,刘邦立国后嘉奖功臣,鄂千秋不思高官厚禄,首举萧何有万世之功,
当封第一,刘邦听其言,又封鄂千秋为安平侯。
鄂尔泰:满洲镶蓝旗人。康熙举人,授侍卫。雍正时任云南、贵州、广西三省总督,平定诸苗,前后数十战。世宗尝说自信不如信鄂尔泰之专,鄂授保和殿大学士、军机大臣。
鄂克逊:富察氏,清满洲镶黄旗人。父鄂通武,事世祖,有战功,授拜他喇布勒哈番。鄂克逊袭职,雍正七年(1729年)卒,享年八十八岁,谥武襄。
鄂穆图:清代保和殿大学士、军机大臣。尝燕马通读书,好为诗,开满洲文学之先河,著有《北海集》。
迁徙分布
(缺)鄂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鄂姓出自姞姓,得姓于商末周初,是以国为姓的姓氏。相传黄帝的姞姓子孙受封于鄂,即今天的河南省南阳,是夏商时的诸侯。商末鄂侯与西伯姬昌、九侯并称“三公”,纣王不仁,杀了九侯,鄂侯为了替九侯伸冤,得罪了纣王,全家被杀。鄂侯的子孙从此就以国为姓,世称鄂氏。又有学者认为鄂氏出于春秋时期,根据《名贤姓氏言行类稿》上记载,鄂氏出于晋鄂侯,他的子孙以爵号为姓。而《史记·楚世家》记载,楚国熊渠的第二个儿子红被封为鄂王,他的后代就以鄂为姓。《姓氏考略》上则说,楚王的弟弟鄂君被封于武昌东鄂,子孙就以国为氏,称为鄂氏。鄂是湖北省的简称,在春秋时代属于楚国的领土,称为鄂邑,隋、唐两代并被置为鄂州。古代的鄂州在今湖北省武昌市,是全国鄂姓人家的发祥地。望族居于武昌郡(今湖北省鄂城县)。
- 推荐作品:
- 经
- 子
- 集
- 尚书
- 孝经
- 论语
- 孟子
- 尔雅
- 公羊传
- 谷梁传
- 其他经学
- 中庸
- 大学
- 笠翁对韵
- 易传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正史
- 明史
- 宋史
- 晋书
- 新唐书
- 隋书
- 宋书
- 新五代史
- 北史
- 梁书
- 北齐书
- 南齐书
- 逸周书
- 编年史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纪事本末
- 三朝北盟会编
- 杂史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别史
- 平宋录
- 十七史百将传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高士传
- 载记
- 吴越春秋
- 江南野史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蛮书
- 吴船录
- 庐山记
- 政书
- 史评
- 读通鉴论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孔子家语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中论
- 北溪字义
- 兵家
- 素书
- 吴子
- 乾坤大略
- 李卫公问对
- 虎钤经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商君书
- 慎子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医家
- 农家
- 天工开物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黄帝内经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饮膳正要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术数
- 渊海子平
- 葬书
- 天玉经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月波洞中记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园冶
- 谱录
- 茶经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吕氏春秋
- 墨子
- 百家姓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论衡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避暑录话
- 类书
- 搜神后记
- 小说家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幽明录
- 二刻拍案惊奇
- 唐传奇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孽海花
- 鬼神传
- 十二楼
- 三刻拍案惊奇
- 常言道
- 海上花列传
- 南游记
- 夷坚志
- 西汉演义
- 说唐全传
- 荡寇志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独异志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唐摭言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两晋演义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了凡四训
- 知言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庄子
- 阴符经
- 列子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文子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刘子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别集
- 冰鉴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伯牙琴
- 随园诗话
- 桃花扇
- 长生殿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