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百零九 濮
历史来源
1、出自有虞姓,是舜的后代,以地名为氏。虞舜为炎黄部落首领时,将他的子孙散封于濮地,其后代遂以地名为姓,形成濮姓,世代相传。
2、出自高阳氏,是颛顼的后代。颛顼帝裔孙陆终之后,有另居于濮者,其后以地名为姓。
3、出自姬姓,是卫国康叔的后代,以邑名为氏。据《姓苑》的记载,春秋时,卫国有大夫封于濮邑(今河南省濮阳市东濮城),其后以封地邑名为姓,称濮氏。
4、出自熊姓,以国名为姓。据《路史》的记载,周朝时,有百濮国(在今湖省北石首县南),国人以濮为姓,亦称濮氏。
得姓始祖:姚散。根据《路史》上记载,是姚舜(虞舜)的儿子姚散的后代,受封于濮,后代子孙即以濮为姓,称为濮氏。故濮氏后人尊姚散为濮姓的得姓始祖。
家族名人
英:明朝大将,他善于用兵,勤于治兵,战功卓著。
濮鉴:元代富阳税务官,字明之,桐乡人。大德中大水淹禾,乡民苦饥。鉴捐米千余石以食饥者,所活甚众。后升提举。
濮澄:字仲谦,明末清初金陵派竹刻创始人,刻竹技法与嘉定“三朱”迥异,不耐精雕细琢,往往只就其天然形态,稍加凿磨即已成器。匠心独运,以自然天趣见胜,名声噪甚。张岱《陶庵梦忆》说:“南京濮仲谦,古貌古心,粥粥苦无能者,然其技艺之巧,夺天工焉……然其所以自喜者,又必用竹之盘根错节,以不事刀斧为奇,则是经其手略刮磨之,而遂得重价。”宋荔裳《竹罂草堂歌》中有为仲谦赋:“白门濮生亦其亚,大璞不斫开新硎。”所谓“大璞不斫”,是说能略施刀凿以见自然之趣。这与一般竹刻不同,须有很高的艺术修养才能为之,故能继承此法的人不多。清后期,文人学者都以仲谦的“大璞不斫”和浅刻为高古独绝,最可推崇,故文人竹刻都继承仲谦浅刻一脉,但也各有发展。浅刻技法适宜于刻扇骨、臂搁、竹杖之类。而这些品类亦正是文人所喜爱和常用者。
濮源、濮升:清代时,父子二人先后任涪州太守,有惠政。
濮万年、濮道兴:兄弟二人为宋代画家,善画人物。
濮阳涞:明代广德人,号真庵,广德人,南昌府通判。一生操履清白,有政声,著述较多。
迁徙分布
(缺)濮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濮姓的主要来源有:根据《路史》上记载,是舜的儿子散的后代,受封于濮,后代子孙即以濮为姓,称为濮氏。根据《姓苑》的记载,是因为卫大夫食采于濮,后代因此就以地命氏,已经有二三千年的历史了。根据《路史》的记载,濮氏就是百濮之族。所谓百濮之族,就是《左传·文十六年》记载的夷族,麋人曾率领百濮之族聚于选这个地方,准备讨伐楚国。百濮之族的主要活动地区,是在今湖北省石首县的东南,后来迁到河南的濮河两岸定居下来,成为河南的一个著名姓氏。濮氏在四川的中部,也一向很有名气,自南北朝时期开始,就是“巴中七姓之一”。根据学者考证,四川的濮氏,当初是从湖北迁过去的。望族居于鲁国郡,即现在的山东滋县西部。
- 推荐作品:
- 集
- 诗经
- 仪礼
- 孝经
- 孟子
- 公羊传
- 谷梁传
- 易经
- 其他经学
- 笠翁对韵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史记
- 三国志
- 明史
- 宋史
- 清史稿
- 旧唐书
- 宋书
- 元史
- 魏书
- 金史
- 梁书
- 北齐书
- 逸周书
- 编年史
- 续资治通鉴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三朝北盟会编
- 五代新说
- 松漠纪闻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东观奏记
- 平宋录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英雄记
- 载记
- 吴越春秋
- 江南野史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华阳国志
- 庐山记
- 通典
- 读通鉴论
- 史通
- 传习录
- 儒家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国语
- 盐铁论
- 春秋繁露
- 帝范
- 中论
- 北溪字义
- 兵家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素书
- 三略
- 将苑
- 吴子
- 司马法
- 李卫公问对
- 历代兵制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商君书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农桑辑要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千金方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术数
- 三命通会
- 滴天髓阐微
- 神峰通考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灵城精义
- 艺舟双楫
- 园冶
- 鬼谷子
- 千字文
- 淮南子
- 格言联璧
- 朱子家训
- 论衡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权谋残卷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南越笔记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避暑录话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聊斋志异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封神演义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老残游记
- 新齐谐
- 子不语
- 三侠五义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常言道
- 海上花列传
- 南游记
- 杨家将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大唐新语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小五义
- 幻中游
- 独异志
- 春秋配
- 开辟演义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毛公案
- 心经
- 了凡四训
- 无量寿经
- 中说
- 僧伽吒经
- 道家
- 庄子
- 列子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黄庭经
- 亢仓子
- 尹文子
- 诗文评
- 总集
- 古文观止
- 幽梦影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伯牙琴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
- 长生殿
- 春秋